冬 日 观 画(十九)
——静物绘画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很复杂,但是画家不是想要还原那一个复杂的世界,而是想通过静物画来创作出自己心灵的简单的世界。画家就是希望通过这些简单的静物,使人们能明白,静物画的创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静物画是否能给人以想法。画家集中精力来绘画这些静止的东西,并不断修改结构,追逐色彩,就是想通过捕捉这些简单物体的精髓,来流溢出一种温暖的,令人感到亲近的真诚。其实,早先的静物画,曾一度被人们认为是低下的绘画,而纵观整个绘画的发展史,静物绘画也确实是少之又少。但是随着一代又代画家的努力,再加上人们审美心态的变化,便逐渐开始体会到了这一种静物画美的象征意义。
记得有一位法国的评论家说过,在夏尔丹之前,法国只有静物,直到有了他,才开始有了“静物的生命”。例如,法国夏尔丹的这一幅静物《铜水箱》,画家真实地画出了水箱表面油漆剥落的块块疤痕。他是以朴实的色调,忠实的造型,绘画出了普通人所用的水箱。这只水箱实在是太普通了,就像是他的碟子,水果,面包,酒瓶,刀叉那样普通到人们天天在使用,司空见惯的,却谁都不会在意它们的存在。但正是这种如海德格尔所说的器具的“上手状态”一样,即在用途中,人们对它们想得越少,对它们的意识越模糊,它们的存在就越真实,就越能揭示出人们的实际生活世界。因此,就能理解夏尔丹的画,所构成的那一个“世界”,而那个世界便是一种家的感觉。
我以为,作为法国第一个赋予静物“生命”的画家,夏尔丹的静物绘画显现出特有的静态生命。在这一件绘画中,为了表达出静止物象的“生命”,抹去富贵的气息,以无限深厚的感情去绘画出那些平凡而无声的物体。在绘画中尽量不用浓艳的色彩和闪光的器皿摆设,使静物展现出其自身本来的真实面貌。
荷兰画家梵高的这一幅静物《鸢尾花》的画,被人们称之为是在“圣雷米时期最伟大的静物绘画之一”。它远远地放置在那儿,就能深深地吸引住无数前来观赏的人们目光。该画色彩丰富,线条细致而又多变,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律动,以及和谐之美,并洋溢着清新的气氛和活力。当然该画的构图,呈现出倒品字形的构图,三个紫鸢尾花群形成有分有合的群落,似连非连。而在三丛紫鸢尾花中,只有一朵白色的鸢尾花,白色的鸢尾花很少见。因此,有学者对这幅画的构图有一种猜测说:这,也许,是梵高自己对人生的感受吧。因为,杰出者永远是孤独的,他只要求自己自立,但他无意蔑视其他的群体。他愿意和群体合立在一起,不是吗?它那的皎白的美,是天意的使然,一朵白,和一群紫,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我以为,这位学者说得不无道理,鸢尾花和向日葵一样,原本都是很平凡的植物,但梵高却赋予了它们精彩的形象与色彩以及永恒的生命力。是这位一生都在痛苦与挣扎中度过的画家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仿佛是一位黑暗中孤独的画者内心之中无语的一种倾诉。
当我们走进意大利画家丹妮的静物绘画的世界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或许是一幅描绘着桌上水果的作品。在那不大的画布上,摆放着几个色泽鲜艳的苹果,它们像是刚刚从果园里采摘而来,表皮泛着自然而健康的光泽。她巧妙地运用光线,让从一侧窗户透进来的光洒落在苹果上,一半沐浴在明亮的光辉中,那部分的色泽更加鲜亮,红彤彤的仿佛能滴出水来。而另一半则隐没在柔和的阴影里,却也因此更凸显出了立体感,明暗的过渡是如此自然,让人似乎能感受到那光影在苹果表面轻轻游走的动态。苹果旁边的陶瓷盘子,有着细腻的花纹,在光的映照下,花纹的细节清晰可见,那些浅浅的凹凸之处也因光而有了层次感,反射出的微光让盘子显得越发精致。再看那幅以花瓶和鲜花为主题的油画,花瓶被放置在窗前的小几上,阳光斜斜地射进来,在花瓶的玻璃表面折射出五彩的光晕。花瓶里插满了盛开的鲜花,有娇艳的玫瑰,粉嫩的花瓣层层叠叠,在光的拥抱下,像是被赋予了生命,那花瓣上的绒毛都似乎在闪闪发光,每一朵都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尽管这芬芳无法透过画布传来。但观赏者却能从那生动的画面中真切地感受到,旁边的几支小雏菊,白色的花瓣透着纯洁,它们在光影的交织下,与玫瑰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别样的和谐之美。
我以为,她的绘画能让人们明白,静物画并非只是毫无生气的存在。当它们与光之相遇,当画家用细腻的心思去绘画,它们就能变成一个充满生命力的,饱含情感的绘画精灵,并引领着人们走进了一个静谧又美好的绘画天地,让人们在欣赏绘画的同时,也不禁地感叹光与绘画结合所产生的神奇魔力,并沉浸在这一场由光所打造的视觉盛宴之中,久久难以忘怀。
我也以为,通过这些静物绘画,以及这温柔的色彩,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让人们从画面中能感受到一种超越视觉的精神力量。画中的静物不仅仅是一个形象,更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隐喻。它们仿佛在告诉人们,即使在纷扰的生活中,也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思索。正是这种深入人心的情感表达,才使得的历经百年的静物画,仍然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我喜欢这些静物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