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文献综述的写法,这不仅是期刊文章的必须,也是作业综述论文的要求,老师让我们做过研究综述,方法就是让我们下载所有相关的C刊论文再去分类写综述,可是这样真的很花费时间。今天听了讲座,对传统的这种大批量文献阅读再写综述的方法产生了质疑,的确,这样大量阅读文献是能对这个领域有更深入的认识了解,但是通常没有足够时间去充分占有文献,也不可能全面充分理解文献,对于论文写作和推理的能力是很大的考验。
在阅读文献之前有研究问题才能让你的文献阅读有方向和目标。文献综述的目的不是形式规范,而是推导研究问题,寻找研究问题的途径之一是文献综述,如果直接能推导出问题,不看很多文献也能做出文献综述。大量的文献阅读会让我们陷入阅读困境,对文献产生依赖。
文献综述的重要方法是培养逻辑驱动力,就是建立逻辑推理框架:问题-逻辑-文献,也就是你发现研究问题的逻辑过程。
前提性逻辑框架:
1、科研工作是一个过程,不能只盯着一篇论文,有没有发表核刊,能不能达到毕业条件,这样就会陷入一叶障目的困局。我们要有长远的计划,比如,在博士4年之内,要发表多少篇C,入职5年内要发表多少篇,那每年需要发表2篇,并不是写的每一篇都能发表,所以你要多些才能多发,写论文是有技巧的,孰能生巧。
2、科研写作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将“完美”分解为多个“不完美”。不可能第一篇就能写的很好,作为普通人,我们只能慢慢练手,后面就慢慢上手了。
3、我们自己,包括C刊编辑和导师都不是神,而是人,他们发表文章也并不容易,也是要经历发表难的问题。
4、要摆脱盲目,我们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阅读文献的时候就会发现,高水平的文章高水平的问题,一定是有很好的写作逻辑。
因此作为普通人,要纠正厚积薄发的观念,不要自欺欺人,而要脚踏实地,眺望远方,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想象未来五年的目标,再去衡量这个工作量,倒推现在应该做什么。
每一篇论文发表的背后,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只是看到别人发表了,可是背后经历过什么只有当事人才知道,这些往往是不可言说的。
文献综述的逻辑结构:
1、提出问题的切入点:已有文献存在争议/方法缺陷/观点可疑......
2、建立问题倒装框架:已有研究形成了三种观点ABC,定性研究分为三种ABC,论证前提主流有漏洞......
3、呈现问题提出的过程:针对三种观点/主流/漏洞........提供文献证据。
为什么花了那么多时间看文献,却写不出来?不要太偏执于写完美写全,过于追求完美几近于执狂。如果没有写完全,就可以留着后人研究,或再写下一篇文章,如果被人指出漏洞,及时认错和弥补即可,当做进步的机会就好,为不断精进的自己点赞。
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拿世界作挡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