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书之前,我也暗自嘀咕,樊登读书及樊登小读者已经上了十多本家庭教育书籍了,用心的家长只要领会其中一本就足以成为好的父母,为什么还要讲这本《不管教的勇气》呢?
带着疑问听了四遍,句句触动人心。
简单介绍下作者:[日] 岸见一郎,哲学家,致力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学,是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的作者。
这是本“小”书,看目录就明了:
一、 前言:教育的目标是“自立”
二、 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
三、 如何让孩子会学习
四、 赋予孩子面对人生的勇气
作者的观点也很明确,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自立”,《不管教的勇气》就是帮助父母通过“不管教”孩子,既不批评也不表扬,而促使孩子自立。
怎样才是“自立”呢?不是身份证上年满十八岁,作者认为,一个人实现自立需要具备三大条件:
一是能够独立做出选择;
二是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
三是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默默评估下,请忽略年龄,你是否达到自立标准。有的人,三四十岁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听风就是雨,人云亦云......其实,按上面三个标准,很多人是没有自立的,即使他娶妻生子,事业有成。
这本书,结合《童年的秘密》会加深理解。(《童年的秘密》仅看一半,快速阅读被丢脑后了,每段话都想记下来......)
每个人自出生就自带“精神内核”,我把它理解为《不管教的勇气》中提到的“生命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遵循他的自然生存规律,如说话、走路以及其他身体技能,他会思考、判断,我们成人以为,这些是我们教授孩子的,但事实是,这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潜能,它会在生命过程中一点点呈现出来。
孩子“成人”而没有“自立”,是因为遇到了父母设置的太多“障碍物”,批评,表扬,都是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强行干预,是父母高高在上的对孩子的“指挥”。批评会让孩子自卑,丧失信心,表扬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期望别人的认可而忽视对自身价值的判断。
那父母要怎么做呢,不管教是要放任不管吗,除了不批评不表扬,父母还能做什么?
很简单,当孩子做出良好行为时,对孩子说“谢谢”。比如“谢谢你和我合作,让屋子变得整洁”,“谢谢你这么安静,没有影响到别人”,这是平等的交流。
作者用专章谈如何让孩子会学习。
父母首先要明白,也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孩子自己必须解决的问题,没有谁能代替。
学习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学习,不是为了有好成绩,不是为了考上好学校,也不是为了找到好工作。它使人成长,有探索新知的欲望,实现自我价值。
父母如果希望在学习上能帮到孩子,可以参考以下三点做法:
第一,批评百害而无一利。必须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孩子才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
第二,帮助孩子学会待人接物。不是学习好,其他方面也会好,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第三,让孩子体会到贡献的价值感,引导孩子乐于助人,合作中,最能体现个体价值。
作者还说,不要因为是考生而在家中享受特殊待遇。哈,这几天正是高考,估计百分之百的家长都会反对这句话。
常听父母说:“只要好好学习就行”,除了学习,不让孩子做其他任何事,不用削苹果、洗袜子,我知道许多家长是给孩子挤牙膏的,更不用说分担家务了。《童年的秘密》中说,家长替代孩子做他能到的事情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书中另一重要部分是赋予孩子面对人生的勇气。
面对生活的勇气,想起一句话:如果你预先知道今生将要发生的事情并且无法改变,你还愿意选择此生吗?
没有人的一生是万无一失的,当孩子遭遇挫折、失落、悲伤等等,父母能做什么?去替他遮挡一切吗?不可能的。他要学会独自去面对,妥善处理遇到的困难,并把困难看做成长的机遇。
因此,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赋予他们勇气,让孩子明白: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所有事。
怎样帮助孩子自信呢?孩子成长的方向,是由他具有的优点作为导向的,而不是埋头填补缺点。 作者说,孩子的缺点像黑暗,投以光明就会消失。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此外,孩子在遇到挫折和学习不理想时,难免会消沉和产生疑问。这时父母要接纳孩子的缺点(只是你眼中的缺点,换个角度可能是优点),不要拿他们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当孩子体会到父母是无条件地爱自己、接纳自己时,他们会获得一种无可替代的安心感。
父母别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人生是孩子自己的,父母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是人性的自私行为。
孩子是父母的老师,父母总是忘记要无条件的爱孩子,而孩子却是无条件的爱父母,即使你吼他、骂他,他依然爱你。
他用不同于成人的行为方式(也许是最理想的成长方式)来提醒我们:来过不一样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