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我的理解中就是小时候生活的地方,也是父母居住的地方,大多数人称之为故乡。我的家有两个,一个是很小的时候生活过不长时间的老家—江苏灌南,另一个是在成年之前一直生活的地方—甘肃金塔。对于老家的印象依然比较清晰,虽然待的时间并不长,苏北农村的姥姥姥爷家也不富裕,但他们对我都非常好,记得几年前带父亲回老家,虽然有一些变化,但房前屋后依稀有记忆中的模样,尤其是见到舅舅,我还是仍不住流泪,我在的时候,舅舅才十几岁,再见时已是老人家了。其实对于我来说,一直存在的家就是金塔,我的故乡,所以不论谁问我你是哪里人,我就告诉他们甘肃人。
昨天我在查新华字典“故乡”的含义,它是这样解释的:家乡,自己出生的地方。我的解释就是永远回不去的地方,我出生在金塔,长久的在那里生活,在那里上学,参加高考,走出那里去外地求学,年少时对家乡的概念并不清晰,每天都想离开它,记得我考上省城兰州的一所学校时,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激动地心情至今记忆犹新,终于要离开家了,高兴的彻夜难眠,在走的那天我甚至都没有回头,没有留念,因为在我心里认为自己总是要回来的。实际上我从17岁离开家乡去上学后,就没有再回到家乡,每次回家仅仅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家乡逐渐的变为故乡了,成了永久的记忆。
记得结婚后带着先生一起回家,父母高兴的忙里忙外,特别是母亲张罗一家的吃喝,那时候家里住的是平房,有一个小院子,厨房是单独的,一天不经意走进厨房看到妈妈一边擀面,一边抹泪,我那一刻也是有点鼻子发酸,但我装作没看见,然后走出厨房,那天我突然感到家对我来说越来越远。当我登上火车回兰州的时候,看着父母越来越远的身影,我嚎啕大哭,先生当时就懵了,不知所措,其实我那一刻觉得我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家,父母的家就成为故乡,再也回不去了,也是对家乡的告别吧,事实上我也是离家越来越远,从金塔到兰州,又从兰州到北京,家乡就真的回不去了,但每次回家依然感到亲切而又温暖,虽然时间很短。
我在兰州生活了18年,在北京生活了16年,特别是北京,虽然我非常喜欢这座城市,但我却无法把它当做家乡,每当有人问我你是哪里人,我脱口而出就是甘肃人,这真的很奇怪,我在金塔生活的时间很短,大概就10年左右吧,但却深深的印在我脑海中,虽然不常回去,但常常会想起。想念那里香甜的瓜果,极具北方特色的各类面食,湛蓝的天空,洁净的空气,夜晚满天的繁星,特别是夏日傍晚的落日,总会让人伤感。
记得90年代初,刚工作时间不长,单位派我去杭州出差,闲暇时就想去西湖转转,那天下着蒙蒙细,我不熟悉杭州,基本不认识路,就很奢侈地打了一辆出租车,司机很健谈,问我从哪里来,我说甘肃兰州,他说:甘肃在哪里?是沙漠吗?我当时就想笑,然后他又问我:你就是兰州人吗?我说不是,我家在金塔,一个很远离敦煌很近的地方,他非常真诚地看了我一眼,然后问我你们上班怎么去,是骑骆驼吗?那一刻突然觉得我的家乡真的很远,南方人都不知道中国有这个地方,或许在他们心里内蒙、新疆上班都骑马,甘肃上班骑骆驼吧。今天飞机、高铁,互联网时代当然不会出现这样的笑话,但甘肃依然属于遥远的西北,我的故乡金塔就属于更远的西北小城。
如今,每天来往于鳞次栉比的大厦间,穿梭在熙来攘往的人群里,渐渐熟谙了城市的节奏,习惯了大都市的喧哗,生活的艰辛、竞争的压力,难免对以前迷恋的都市产生了些许困惑。相反,故乡的恬静,儿时的快乐会时不时地出现在我梦里,呈此在我眼前,每当我回到金塔,看到熟悉的街道,遇到熟悉的人,儿时生活的场景总会记忆犹新,总会想起一起玩耍、生活的画面,因为小时候大家都住在一个杂院中,吃的、用的经常会互相分享,邻里间需要互相迁就、包容,分享和包容就是从那个时候烙印在记忆中的,所以直到现在,这种乐于分享和包容始终贯穿于我的生活和工作中。也许故乡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段记忆,永远不会忘记,永远也回不去的地方,但是它却永远存在于生命中。或许,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旅行,在旅途中故乡是永远镌刻在自己的生命里,永不褪色,每每想起,就会充满着幸福和温暖。
我的故乡在西北小城金塔,那里有我的父母及家人,是我永远的牵挂。余光中的书中提到过,“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父母在那头。”
永远怀念故乡街道的雪,牵挂故乡的家人,忘不掉故乡熟悉的味道,想念那片金色的胡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