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早到晚,雨伴着风整整下了一天。今早,天放晴了,空气清鲜,暖阳高照,令人神清气爽!
今天第一节的语文课上,跟孩子继续走进美丽的诗行,学习戴望舒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按照以往的习惯,打开课件,学习了生字,了解了作者,接着进入诗文的学习。
当孩子们齐读课题时,响亮的声音不禁让我想到了昨天的雨和今天的晴。天公作美,今天正是天晴时,天气跟学习的意境竟然出乎意料的吻合,真是让我喜不自禁,我也如是跟孩子们分享我的心得。
原本设计好的按照课件顺序学习,现在被当下的意境所打破,我临时调整了教学策略,不用那生硬的课件了。心想:当下的实际生活不就是最合适的课本吗?于是,我先让孩子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指名了三个孩子接龙读,师生评价,接着全班朗读,我以学习者的身份告诉孩子们,我要汲取他们朗读的优点,意在激发朗读兴趣。然后,师生再次评价,我示范朗读,孩子们评价,意在指导朗读策略。
在有节奏的韵律中,孩子们初步感受到了雨后天晴的美。
学习诗歌,光靠读完几个诗行还不够,诗歌自有留白处,需要丰富的想象来拓展填充画面的美,感受情感的美。
“昨天下雨,今天放晴,‘在天晴了的时候,该到小径中去走走’,你看到了什么呢?”孩子们歪着小脑袋,眨巴着小眼睛,立时进入“备战”状态。几秒钟的功夫,有的孩子说出了文中的所见,有的孩子谈出了上学路上的风景,有的孩子道出了心中所想,或是用优美的语句描述,或是学习用诗行表达,总之,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绽放在课堂,,情感之花灿烂在阳光里。
接着进入诗文对应的内容,孩子们声情并茂地朗读,与作者戴望舒的情感相互碰撞、交流,感受雨后天晴不一样的所见之美,和别无二致的情感之美——热爱和赞美。
“‘在天晴了的时候,该到小径中去走走’,怎样走呢?”孩子们学会了用诗行描绘做过的事,抒发心中的情,编织生命的诗歌。
最后一小节的朗诵,孩子们的情感自然迸发,与作者产生了共鸣,音调抑扬顿挫中不失柔美: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
溪水在温风中晕皱,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
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好诗不厌百回读,诗文在多元朗读中学完了,孩子们能触摸到的就是诗人对雨后天晴后自然景色的喜爱赞美,以及阳光般心情的舒畅。
合上课本,我走进了作家戴望舒的早年生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年龄尚小,阅历太浅,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诗人的心。当我走进他的情感世界才发现,戴望舒有着极为丰富的精神世界,性格敏感细腻,不善言辞,是一位天生的诗人,却一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他所有的伤痛都能在阅读中,创作中被抚平,能带给人力量,这或许就是我们成年人能同理到的内心世界。
记得白岩松说过:不管多大的风都刮不了一夜,不管多大的雨都下不了一天。是啊,阴霾终究会退散,磨难总有一天都会过去,很多事情都是相互转化的,只要有这种定力在,只要有这份相信在,天总有晴了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