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是天津播音员孙阳老师授课,学到了关于朗读、朗诵、演讲、舞台等方面的知识。
那一刻觉得,确实,上课是该好好关注一下朗读。至于回去是否真的能去操作,其实挺难。
讲阅读你就会觉得是该重视阅读,讲写作,你又觉得是该练练写作。可是,一方面是否会真的去操作,这很重要;另一方面,能拿出多少时间,有限的时间该把哪些内容砍掉,然后去落实新的,这也是个现实问题。

下午讲的语文教学与考试。

考题越来越活,越来越开放也越来越贴近生活,可是,真的按照教材一板一眼去讲,根本不可能讲的完。
还有一个更严峻的问题,语文老师是不是有足够的时间去备课?我看,根本不够,没有时间。
脱离时间这个主问题,去谈各种改革各种落地,其实很难让语文老师真的获得解放。放下考试放下分数,放下考题放下功利,难。因为对于千千万万普通家庭来说,放不起长线。
晚上参观了科学教育中心。

这些场馆距离我们还很遥远。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比如激光机做手工,比如航模,比如3D打印,又比如衍纸艺术,染色等。这些距离农村学校还太遥远。
视野不够,思维与思考就不可能跟得上,思想上就注定被淘汰。
所以,无论如何证明如何呼吁农民与农业的重要性,农村的前途与未来都注定在城市的尾巴尖上,甚至更远。
很庆幸跟随同行的大姐选择了染色实践。先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纸尝试。

教了好几种花样,也只会一步一步跟着老师画瓢,然后就成了上面的样子。
老师非常有耐心,语速也很平缓,最后一步终于教我们用布。
按步骤捆扎,然后老师用工具夹住所有的月亮,分成两组下锅煮,上色。

大约二十分钟,出锅,大家都迫不及待解开自己的作品。老师挨个儿表扬一遍,大家都兴致满满。虽然着实折腾了很长时间,但是每个人都仿佛回到了童年,叽叽喳喳,兴高采烈。有成功的喜悦,有同伴的赞美,也有失败后的自嘲和屡败屡战。
这样的活动,解压。

我们给它取名——海上生明月。活动结束,我们连纸带布都带回了宿舍。准备带回家去。
这是一场难忘的体验。我准备回去以后和小孩们讲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