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孩子的饮食问题,老父亲老母亲们真是操碎了心。
最近还有一种儿童零食——奶片,火了,它号称“健康零食”。含在嘴里满满的奶香味,“无糖”又能“补钙”。
那这是真的吗?当然不!市面上大部分奶片都含糖不说,它们的钙含量以及蛋白质含量更是少得可怜。著名的儿科专家张思莱医生早在4年前就明确表示过奶片是垃圾食品。
儿童牛奶、儿童挂面、儿童酱油、儿童肉松……超市母婴店的货架上各种打着儿童旗号的产品琳琅满目。但这些“儿童食品”,价格不但贵,还有很多添加剂,不一定能达到给儿童额外补充营养的效果。
怎么选择更适合孩子食品呢?
1、看营养成分表
其实市面上的各类食品,都会标有营养成分表。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营养成分表主要包括五个项目和两个数值。
五个项目: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能量
两个数值:5个项目每100克/每袋的含量+营养素参考百分比(NRV)
我们应优先选择蛋白质含量高、低能量、低脂肪、低钠含量的食品。钠的含量越低越好,建议每100克食物中不超过300毫克。
只要能看懂营养标签,自然就能明白所谓“儿童食品“是真的对孩子有益,还是只是商家的噱头。首先我们来看下奶爸在电商平台找的一款高销量“儿童成长酱油”。它号称减盐,但一看营养标签就能发现其猫腻。
外包装上可以看到10毫升里面含有710毫克的钠,而普通酱油的含钠量为600-800毫克左右,儿童酱油中盐的含量并不低,甚至更高!
研究表明,1岁以下婴幼儿不宜吃盐,1岁到3岁,每日钠摄入量不能超过700毫克,4岁到7岁,每日摄量不能超过900毫克。盲目相信儿童酱油,不看营养标签,就可能让孩子摄入过多的钠,从而影响消化功能甚至肾脏功能。
2、配料表
根据国家要求,配料表中所列各种原料要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依次列出,通常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含量最高的原料,并且食品添加剂也必须全部列出。家长在挑选儿童食品时候,应该仔细看配料表。
我们以“儿童牛奶”为例,如果配料表中是“生牛乳、糖类”,它其实是“牛奶饮品”,各种糖和香精,对孩子牙齿以及健康也有危害。
它比“纯牛奶“来说,有太多的添加成分,不适合儿童长期食用。所以在选购时,需要选购配料前几位是天然原料且成分较为单一的食品,如“生牛乳”。
如果配料中含有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香精、甜味剂、色素,特别是以下几种:
人工香精:香兰素、乙基麦芽酚等;
人工色素: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苋菜红、诱惑红、亮蓝等;
化学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丙酸钠、丙酸钙、脱氢乙酸等。
看见含有这些添加剂的食品,绝对不要加入自己的购物车!
市面上大多数所谓的“儿童食品”,其实除了添加各种营养外,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们在味道、颜色、造型上做得更加吸引孩子,不利于养成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比起选择“儿童食品”,爸妈更应该做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他们提供健康营养的食物,教育孩子不以颜色、味道、造型和包装选择食品,培养不偏食不挑食的习惯,建立对健康饮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