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和煦,草木茂盛。5月5日中午12:10,老张带领着共同体成员们在学校心健中心开始了叙事外化技术的学习与交流。
伙伴们自主分成三人小组,1人访问,1人受访,1人观察,轮流角色围绕受访者的小困扰进行对话。小组对话练习60分钟,每人受访20分钟。然后,回到大组进行讨论分享30分钟。大家根据老张提供的外化技术练习单中的访谈指引,综合运用三种方式进行外化访问。第一种方式是熙琄老师的访谈四部曲。第一部曲是受访者对今天谈话的期待。第二部曲是邀请受访者带领我们去理解他/她的故事。第三部曲是受访者对整个谈话的回馈。第四部曲是邀请受访者见证今天的自己。第二种方式是叙事创始人麦克·怀特的最经典的外化访问四步骤。先给问题命名,再谈命名问题的影响,再谈应对命名问题的办法,最后进行论证去找到其看重和新发现。第三种方式是拟人化的问话。找到一个拟人化的物品来代替受访者来回答其困扰或问题。
通过今天的练习,大家收获很多。大家第一次运用外化技术,不是特别适应,问出来的问题会让人感觉有点怪,也不知怎样问话和回答。当然,通过把问题拟人化,自己可以抽离出问题,把人和问题自然分开,把问题当作一个独立个体,或是成为可感知的具体形象,这样看问题的视角会更加广泛,也能以更轻松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应对它。大家也体验到叙事外化技术的独到地方,好似神奇的魔法一样,在问句上提供了魔幻的视角,在对话中的受访者拥有了持久的魔力,使长出的新版本故事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亦然,大家深感外化技术不熟练,会限制访问的进程和效果,后期需不断地深耕练习。
老张最后作了总结性分享。外化是把人和问题分开,找出新版本的故事,探索自我认同的故事,创造出改变的可能。外化能让当事人有从不同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能让当事人有信心运用自己已有的优势资源去活出自己更为期待的生活;能让当事人避免对于问题的认同和被标签化,增强应对问题的能力;能让当事人更深层地觉察自己对于问题的感受和看法,反思如何解决问题,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解决好问题。通过拟人或拟物的外化方式,将问题变为当事人之外的存在,这样清晰形象地感知问题,便可以更容易找到应对之法。而最重要的是将人和问题分开的外化过程,这是帮助当事人不断看见希望,找到目标,寻回原有的自身力量,构建和丰富属于自己美好生活的过程。
日复一日才能经年累月,长期耕耘才能有所收成。练习并运用好叙事外化,走进心灵彼岸,探寻内心世界,获得聆听与回应,补充心理养料,我们终将遇见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