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青年励志
第二节 书记眼皮下
在生产队劳动的最初阶段,我觉得很单调乏味。后来我慢慢的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艰苦,他们的坚韧耐劳和乐观精神,对我的锻炼教育,影响和收获实在是太大了,过去的学校生活,只是单纯的书本知识,单纯的师生关系,单纯的生活方式。当我走进贫下中农中间,我才从思想上发生了变化,才对种地,打粮,生产,生活有了与以往不同的认识。我在和他们一同劳动的时间很短,就被抽调到大队专业队了。
大队专业队是老书记王德发一手组建起来的,已经三年了。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大队的公益劳动和副业生产。例如,植树造林,修整道路,整治环境,搞副业创收。经营着苗圃,果园,貂舍,油房,豆腐房,铁匠炉,兽医站,成衣铺,卫生所,农机站,养猪场。搞多种经营,为社员生活提供方便,经营副业创收。这是一举多得深得人心的好事情。我们屯在全公社也是唯一的六个生产队四千多口人,居住在一起的自然村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老王书记的心里早有蓝图,他带领大队领导班子搞规划,制定措施,加快步伐,亲自带领,心无旁骛把专业队伍抓在手上,持之以恒,坚韧刻苦的劳作,他的心理和愿望就是让南兰屯副业活起来,环境亮起来,生活富起来。放手的将其大队的主要工作任务交给两个年轻的副书记担重担,因才施用,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李景龙书记有朝气有干劲,作风踏实,让他分管生产。赵成山书记能说善言,文笔过硬,有统筹协调能力,就让他抓政治,其他工作还有两个副主任老将纪景英和白明选坐阵,他腾出手来就能一心扑在专业队工作上。
我是南兰屯做地户七四年唯一从中学毕业的女学生,在生产队劳动才一个多月就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不久就抽到老王书记眼皮子底下干活了,是不是有意的观察我,锻炼我,培养我呢。
专业队共有十多个人组成,队长是我本族一家子海荣大侄子。这些人既不是生产队棒劳力,也不是囔囔不揣的半拉子,而是老实厚道,有责任心,干啥不糊弄,队长在与不在都一样脚踏实地干活的人。
专业队的活既不像生产队那么累,有时互相飙着,你追我赶,像马蹽撅子那样拼命,不是手的连歇气儿的时间都没有,等你到地头了,别人又拿新垅了,循环往复,没有喘息之机,那才叫真累呢。而专业队的活是不那么累,但是也闲不着,到松花江边拉沙子,卸沙子铺路,挖坑栽树,侍弄苗圃果园,这些活没有人追没有人赶,全凭良心责任心干,我在这个集体里还是挺开心的。它符合我的性格。我喜欢默默做事,心中有数,不张扬,不嘚瑟,做一件事情必需做好,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那种人。
老书记每天都起早贪黑带领我们在劳动现场,什么事儿都亲力亲为。我们屯子六个生产队,除贯通南北的一千多米主干道外,还有七条和主干道相交的便道。老书记领着我们把屯里的每一条街道都修得平平整整。下雨天都不用穿靴子,每条路都有排水沟,青一色黄沙铺路,那时候上边号召“两管五改”要求每家每户的猪圈,粪堆,柴火垛,厕所都要整洁干净卫生,还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挨家挨户检查卫生,让村民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大家共同爱护环境,爱护家园。不但将自己屯里的道路修的平平整整,还向外延伸,南到安达幕,东到团山沟,北到亮屯,西到松花江岸。
前两年,老王书记领着专业队的社员把南兰屯以西的所有土地四周都栽上了防风林,并且将容易沙化的土地,栽上树木,规划分割出八块方方正正的土地,用快杨遮挡风沙。这些树已经长到六七米高,远远望去,如同一队队军人一般,绿绿的军装,整齐的队伍,威武的身姿,守护着南兰的西部粮仓。
如 图下:
防风林已经茁壮成长,站在树下的年轻人在老书记带领下,正在践行着理想。
这大片大片的良田一望无际,它是松花江流域,江水淤积成的沙土地。过去,春天风沙大,夏天被水淹,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老王书记下决心植树造林,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用人工林,挡住春秋的风沙肆虐,防止水土流失,保住百姓粮田。
我在专业队里,属于有点文化的人,除了每天和大家一起劳动外,还负责出黑板报,带领大家学习,读报,搞活动。我们学习和休息的地方在屯子最北面与苗圃只有一道之隔的多种经营场所,一般在油房的休息室学习。那个院子热闹非凡,铁匠炉的铁匠们每天都叮叮当当的打着铁活,兽医站的郭大夫出出进进给牲口看病,挂马掌的车老板子来了又走了,人们来来去去上豆腐房换豆腐,一天天的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哪家门口的活计都忙忙碌碌,红红火火。
春去秋来,有一天我在苗圃插树条子,苗圃临近下坎的小河沿儿,也许我因为劳动出了点儿汗,十几年前的荨麻疹又犯病了,全身的大疙瘩像发面似的又起来了,奇痒无比,为了不耽误工,我将裤腿,袖口用草扎紧,继续干活,大家都劝我到卫生所看看,我坚持到晚上放工。才去卫生所打了一针葡萄糖酸钙也没起到多大做用,后来我坚持一直上工,过了六七天才慢慢的恢复正常。老王书记知道后,也关心的劝我休息。在我看来,这是我经历的痛苦中微不足道的,这根本就不算啥事儿,在这个集体里愉快的和大家一起生活和劳动,有伙伴们的相互照顾和领导的关心,别提我的心情是多么愉悦,开心和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