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漫长的告别》

我不写小说,写的话一定要模仿《漫长的告别》,这部小说非常风趣,文字很美,是说故事,又像美极了的散文,还不时有调侃和有趣的类比,非常幽默,美国味十足,又很有画面感,阅读时就像看一出扣人心弦的剧情片。据说有很多人模仿他的写法,不论是钱德勒活着,还是死后,却从不被超越。作者本人也清楚,他说,“只要我想写,就能完美地写出来......用被人模仿和剽窃的文风继续写下去......。”哦,瞧这口气,不过钱德勒真有这底气,他是天才!

这部完成于65岁时的作品是钱德勒的最佳,村上春树很喜欢它,把他翻成日文,读了12遍,认为它是部很难超越的小说,它是“毫无瑕疵的杰作,几乎达到了梦幻中的境界”。目前我读了两遍,是村上阅读的零头。我看书超慢,肯定没时间去读12遍,不过我还是会再次重读,相信每一次的重读,都会有新的体验、收获。

其实我很少读悬疑类小说,觉得文艺性不强,还烧脑,只有学理工科的才愿意去读,然而这部却非常喜欢。它不同于福尔摩斯透过伪装来收集证据,为了铺展案情将悬念写得惊心动魄,环环相扣,并时时反转的那种。这部小说却是将案件作为载体,来完成主人公的理想与世俗的现实进行漫长的告别。我非常喜欢故事的主角马洛,一个赋有人情味的硬汉,一个在世俗中有着七情六欲又绝不妥协和不同流合污而孤独的人。

这是一个私家侦探与一个酒鬼偶遇后发生的故事。

一次偶遇让私家侦探马洛认识了酒鬼特里,他帮助了当时被女友丢下,被服务生鄙夷的酒鬼回家,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俩常一起喝上几杯,从此获得了意外的友谊。丢下酒后特里的女友,其实是位超级富豪的千金,她是特里的前妻。特里是个在战场受过创伤的英雄,战后可能是受了刺激成了酒鬼,穷困潦倒。他的前妻虽然很富有,生活却极其放荡糜烂。后来前妻与特里的复婚,只为用一个虚假的家庭生活,来掩蔽其永无收敛的放荡,她供给特里富裕生活的条件,就是让其不得干预她的生活方式。然而其妻后来突然被杀,特里被首要怀疑,理由很充分,就是因长期被绿而忍无可忍而杀妻。马洛因怀疑协特里逃亡而被警方调查和羁押,并被羞辱和殴打。虽然特里很快被杀及有了他的供状,马洛被无罪释放,但马洛的麻烦远没有结束,马洛也始终不相信特里是杀人者,而警方和被害者家属及新闻界对此保持低调,并极力亦掩盖此事,这更让马洛觉得事有蹊跷,于是在各方的恐吓和干扰下,坚持自己的个人调查,在经过一次次的奇遇,密查及推断后,最终将这个已被结案的杀妻案反转,在社会上公开。

特里在最后一章节的末尾再次出现,他易了容,已完全不同于过去的他,他要告别的过去,也如同马洛要告别的过去。特里离去的身影,象征着无可挽回过往,这一次的离去,是最后的告别,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异化生活的告别,还有对爱情、友情的真切渴望和无奈。

小说共有53个章节,在第5章节时就出现了杀人案,之后嫌凶克里在书中消失,然而他的影子始终贯穿全书,并以他为轴牵出一个个与主题有关系的人物来,直到特里在最后再次出现,告白,完结,真是扣人心弦。

这部小说与《了不起的盖茨比》齐名,两部书都写了命案,都写了一个好人,不同的是作为善良的盖茨比最后死于非命,那些他曾帮助过,爱恋过的人都绝情而去,让人不禁唏嘘,感叹!而马洛就不同,因为他不仅善良,更是毫不妥协的强者,也更有智慧,可说是人间少有的,却又可触及,是有血有肉的英雄。

我喜欢马洛,相较于齐名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我更喜欢《漫长的告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