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加入了一个育儿分享群,看到老师分享的一个案例,感觉获益非浅,所以在这儿也再次分享一下即:如何有效地陪伴孩子
有这样一位家长,为了孩子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个人时间,每天都陪在孩子身边,操碎了心[拥抱]
可孩子随着时间的增长,越来越不喜欢和她在一起,甚至觉得没有妈妈在身边会更开心。这位家长非常苦恼,为什么自己牺牲了所有时间,希望能更好地带孩子成长,却没有增进母子之间的情感呢?[撇嘴]
由此引出了教育的一个重要词汇——有效陪护[爱心]
陪伴孩子的时间长短固然重要,但陪伴孩子的质量却更关键!
时间是公平的,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那为什么有的家庭父母孩子亲情浓郁呢?其实这要看家长是否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都变成有益的时间、快乐的回忆
有效的家庭教育需要家长做到以下几点,即七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安心”
因为平时工作忙碌,偶尔才有时间陪孩子。建议陪孩子的时候就专心,把这些时间全部交付给孩子,全身心投入地去和他一起活动。让孩子感觉你的注意力是完全在她身上的,没有失落感。哪怕只有15分钟,也好过你心不在焉地陪他一个小时甚至是大半天。要么不陪,要陪就专心[爱心]
第二个关键词——“目标”
幼儿园、学校里几乎每一节课都像是在做游戏,但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是有收获、有进步的。很多家长带孩子出去玩只是单纯地玩,没什么目标,孩子一趟玩下来可能过程中开心了一会,但没过多久就渐渐淡忘了[捂脸]
两者都是玩,区别就是前者有预定的目标而后者没有。比如你要带孩子出去旅游,就可以事先准备些旅游景点的图片给孩子看,让孩子去实地找一找图片上的景点在哪,这样孩子会很乐意参与,更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和观察力。
第三个关键词——“随机”
“随机教育”是现实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情景,就借助和利用这些情景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让他在此情景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爱心]
比如:吃饭时可以告诉孩子饭前要洗手,吃饭时要讲文明,不出大声、不撒饭粒……有一种说法:“不在卧室里给孩子讲猴子的故事。”
这种安排是有意识的,但不是强迫性的,是以家长为指导,以孩子为主体的引导性教育,是隐形的随机教育。
第四个关键词——“距离”
[爱心]与孩子一起成长。如果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放下架子,放低身段,与孩子共同体会成长中的快乐与困惑,一定会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孩子也会轻松愉快地在家长的陪伴下健康长大。有一位教育家说得很好:“儿子三岁,我四岁。”
同时也要和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千万不要整天盯着,这样孩子容易在情感上变成一个不能被忽视的人,依赖性强,缺乏独立能力和自信心。比如,孩子在户外的时候,有的家长会不停地喊:“哎哟,小心!哎呀,脏死了!”设身处地地想一下,你是孩子你会开心吗?孩子烦家长也累[捂脸] 。你可以教会孩子方法、告知可能存在的危险,就要让孩子在你的视线范围内独立、大胆地去做,不要怕他会失败受挫,其实孩子的脆弱、抗错性差等很多性格上的缺点都是因为家长的过分关注导致的!
第五个关键词——“放手”
英国的一位女心理学博士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这种分离越早,就越成功。”
如今多半的家长都是因为孩子年龄小、舍不得、不放心让孩子去做该做的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很多懒惰宝宝、脆弱宝宝!爱他就要学会放手,先是抱着孩子,再慢慢让他学走路,然后领着他,接着跟在他的身后,再后来看他走出你的视线,慢慢地孩子完成了独立。
第六个关键词——“爸爸”
[太阳]如果说母亲是孩子的港湾,那父亲就是远航的领航人。
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的领路人,孩子的性格、情感、知识、道德品质,都和父亲有着重要的关系。一个孩子完整的人生中,怎么能够缺少父亲那份厚重的爱呢?在此老罗呼吁所有的父亲,像关注自己的事业一样地关注自己孩子地成长[爱心]
第七个关键词——“一致”
家庭教育要一致。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父母的理念和态度也要保持一致。
总之,只要你愿意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只要你有意识、并且把握了与孩子相处的方法,家长就能把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变成“有价值的时间”,有效地陪护孩子健康成长[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