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问题如何欣赏像贝多芬的协奏曲的古典音乐
刚好水完音乐鉴赏 趁着没忘总结一下
小时候练过钢琴的缘故所以对音乐有所涉猎,我认为对于钢琴在指法锻炼的同时,不要忘记心灵的磨砺。钢琴不是应该在无休止的指法练习中过去,应是内心情绪的一种宣泄,是一种感情的表达方式与写作并无不同。
如果我幼时学琴时能碰到贝多芬,可能不会轻言放弃了吧。
这是我对于贝多芬音乐鉴赏的建议
1.了解贝多芬。看一看罗曼罗兰《名人传》贝多芬。就像我们看文章一样首先要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和其时代背景,对于贝多芬大师一样。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莱茵河流域的反封建运动对贝多芬的思想极有影响,向往着自由,平等,博爱的他在海顿的鼓励下去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定居。在那里开始了他创作的一生,当时奥匈帝国封建制度钳制住了人们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不成功,所以贝多芬如此推崇拿破仑甚至谱写了命运交响曲。可以说贝多芬的一生是当时德意志思想界唯一的自由之声,没有一种权利能钳制贝多芬的思想,文字被束缚了,幸而声音是自由的。
至所有不幸的人!切勿过于哀叹,人类中最优秀与你同在。但愿不幸的人,看到一个同样与他不幸的遭难者,不顾自然的阻碍,竭尽所能地成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
2.结构
想要欣赏这种古典音乐首先知道交响乐的结构
在这里距离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式(通常采用最多而且属于贝多芬时期的作曲规则)
奏鸣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是快板,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是慢板,三段式、变奏曲式或自由的奏鸣曲式;
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三段式;
第四乐章是快板或极板,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
第一乐章引出2个通常矛盾的主题,以两端旋律表达;
第二乐章就这两端主题进行变奏,润色和修饰;
第三乐章是过渡章,起到连接上下文的作用,在这里贝多芬在呆板俗套的小圆舞曲基础上创作了谐谑曲式,这种创新在当时文艺复兴背景下以精致华丽的框架为基础创作的曲式来说无疑是大胆的,一点点小小的改动都令老学究骇人听闻甚至对于音乐学院的学生来说弹奏贝多芬的谱曲都是禁止的。
第四乐章是结尾段,以两种主题达成共识或一方得胜为结尾。
通过这种作曲的格式可以看出,交响乐(symphony由管弦乐队奏),奏鸣曲(sonata 一种乐器独奏或一种乐器与钢琴合奏)和协奏曲(concerto 由一种乐器如钢琴,小提琴与管线乐队合奏)都有着固定的格式,
音乐稍纵即逝所以作曲家要用重复、变奏和对比来突出自己的中心旋律。就像写作文一样,起承转合。
看这古板的作曲套路,像高考作文一样,大的方向给你了,小的细节自己去改。每个作曲家会有自己的风格,这就需要用心去聆听去欣赏了。
贝多芬和共称为维也纳三杰的海顿、莫扎特不同,其大胆的创新意识如曲式的改变,结构的改变和新乐器的引用是独一无二的。在他看来奏鸣曲式并非不可动摇的,重在音乐的上的表达思想。他那桀骜不驯的灵魂,大胆创新的精神和希望唤醒人类对自由渴望的愿望是我钦慕的。在某些方面他和鲁迅一样,都是为了唤醒愚昧无知的人名而创作。文字被束缚了幸而声音是自由的!
就像贝多芬自己所说:这世界上的王子千千万万个,而贝多芬只有一个。
如果错过这一个贝多芬不觉惋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