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喜悦
从我们在关系中体验到烦恼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在寻求帮助了。“求助”是人的本能。
只是最初,我们并不知道这个烦恼如何解决,单纯地意味,只要向人“诉说”以下,对方能够给予安慰,给予某种物质层面的支持,那个烦恼就解决了。
很显然,这样的想法是“有效”的,也是“无效”的。有效,是因为它在那一刻,确实给自己提供了某种自己想要的支持——他人的理解,宽容,接纳,甚至是和自己站在同一条战线,同意自己的认知。
无效,是因为它只在那一刻有效。类似的问题,重复的问题,还在继续发生,而自己还要不停地寻找那个“求助”对象。
有时候是这个,有时候是那个,慢慢地发现,就连求助对象也帮助不了自己,甚至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的时候(那个帮助很难,因为同一个圈层的人,认知几乎上是一样的),那个绝望感就升起了。
是的,低层次的“求助”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所谓的解决问题,也只是眼前的困难和利益得到解决。
而当自己一直处于这样的一个阶段的时候,只不过是重复一种旧有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并无法真正地提升自己,解散掉重复了上千次的烦恼与痛苦。
从别人的“同意”中,获得自我价值感的人,最终也会被他人的认同而困住。
因为,自己只想得到他人的认同,他人的同意,才确定自我的价值感。而当他人不认同,不同意,甚至反对的时候,就开始不知所措了,就找不到自己了。
而这样的思维模式,就是在关系中呈现的,尤其是在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中,那个烦恼的主要来源是——我,没有得到肯定,认同,我被反对了,我被批评了,我被否定了。
自己并没有“看清”这一点,自己周围的人也几乎很少人能帮助自己“看清”这一点,并持续地“看清”这一点。有时候,偶尔会有人帮助自己“看清”这一点,自己也并不想去接受这个“方案”,因为自己只想听自己想听的,只想听对于自我有利的。
当自我的那个“反向思维”模式尚未建立之前,也就是自己在不能“推翻”自己之前,很难去反观自己,反省自己,去看见自己的顽固,任性、脆弱、以及给自己带来烦恼和混乱的思维模式。
自己没有出路,关系也注定没有出路。不是换了关系,换了因缘,那个出路就有的,而是自己有了出路之后,不论在什么样的关系里,都会有出路。
“我”怎么了?我的什么思维模式,反应模式,让我体验到了这些东西,而这些思维模式和反应模式真的是对的吗?是不可更改的吗?
当这些问题开始浮现的时候,开始不断出现的时候,就会慢慢发现自己的固执的思维模式,以及对某种观念的认同。
那种观念之所以一直被认同,也就一直被强化,越强化它就越有力,自己也就根本走不出来了。
痛苦,引领我们认识自己,引领我们打破自己,解散自己,也让我们体验新的自己,可以千变万化的自己……
——#内在探索#回归自己#觉知力书写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