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了这一课,我认为情景激趣不错,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感受数学的魅力。也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教师手执一颗系着绳子的物体,拉着绳子甩动),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轨迹,回答“圆”!“你有什么办法画圆?”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放手让学生大胆画圆。接着,指名请画的好的同学分享经验方法。学生当老师介绍方法,是对学生的激励。没画好的同学也听得格外认真。最后,老师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圆的画法,并再次练习画圆。
接着通过体育老师场地画圆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如何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学生交流探讨,集思广益,找到解决办法。 再通过师生比赛“钉绳画圆”,学生发现了老师的“小阴谋”,老师用的绳子与学生用的绳子材料不同,学生的绳子有弹性,可以伸缩,画出来的图与老师的有区别,这时老师让学生去找原因,发现问题,从而得到的是画圆时,一个点固定不变,而绳子的长短也必须不能改变,也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不能改变(即定长)。
对圆的概念理解后,圆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去观察,去起名,从而得到了圆心、半径的概念。问题又来了:想一想,说一说,什么是半径?直径呢?老师在黑板上画,让学生去指挥,让学生去想、去说,半径是由圆心到圆内、圆外、还是圆上呢?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出准确答案。那么直径还是让学生去观察、去推理、去归纳,从而得到结果。
再让学生在画出的圆上,标出圆心、半径,直径,从而巩固圆各部分的名称。
最后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圆,从自行车轮胎说起,老师选择了3分米长的钢条做车条,学生去分析,说出选法,讲出理由,总结出必须找出半径相同的钢条才可以,也就是说半径都相等,并且知道在同一个圆内,相等的半径有无数条。再让学生在以上给定的不同钢条长度中挑选合适的做直径,使学生从实际中发现,探究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这里也要强调在同一个圆内或等圆中的半径、直径的关系。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的调动起来,把教学内容的浅表化转为技巧化 ,使学生思维情性化,改变了知识结构碎片化。整节课让学生去比较,去思考、去分析、去推理,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学习由抽象到直观,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数学由‘双基’转化为‘四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