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周四,雨,13-18度,66.1kg
已经连续记了两天流水账,今天仍是继续。
晨5:31起。今天本来也是可以睡懒觉的。昨夹的馒头足够吃上三四天。可我却惦记着存冰箱里的昨制馒头馅剩下的萝卜丝,和上周做土豆包剩下的土豆泥。母亲送来这么多馒头,将我一周的食谱都打乱了。罢了,罢了,即便不做早餐,还是得披衣下楼将中药泡上。六点半一定得将中药煮上。上午九点开会,不可迟到。所以,再躺回去睡个把小时回笼觉毫无意义。不如起床处理残料吧。
临时发挥,想做款杂粮饼。打开橱柜,全麦粉、荞麦粉全生虫了,扔垃圾桶。玉米粉还是完好的。称50克玉米粉、150克面粉,再将土豆泥揉进去,还加了少许酵母和小苏打,揉成一个偏软的面团,静置醒发一个多小时。
取三朵香菇切丁,半截胡萝卜切丁,一把韭菜切碎。这韭菜也是母亲给的,形状细得像小葱,韭菜味也不浓。母亲说是邻居种的,她花好大力气才理干净,就权当小葱用吧。
虾皮冲水洗净后,放锅里炒干。锅内热油,下香菇丁、胡萝卜丁炒香,加少许蚝油调味。再加入白萝卜丝、虾皮拌炒一分钟,最后放韭菜,炒上半分钟。加盐、白胡椒粉、五香粉、鸡精调味。熄火后再淋点香油,拌匀。馅就制好了。
包饼、煎饼的过程就不细述了。这款饼面是杂粮的清香,馅是蔬菜的清香,每天食自制的时令的素食,有种“中隐隐于市”的清静与自在。我对制作美食热情,是其他文化才艺的学习中所没有。
上午开完会,又上中医馆配药。医生诊断后说,你舌下的青筋已消失,舌苔不黄,舌边缘齿痕已不见,说明血淤、痰湿都有好转。便排不净,仍是气滞所致。遂调整了药方,对减肥有效。
中午依是抄经,因其间排便三次,耽误了时间,故延长半小时。老书记带了一位市里的书法名家来图书室参观。他看了我的小楷,没说话。书记又带他参观我隔壁的办公室,那儿挂着一幅我写的对联。他一看说,“你这个小女子,怎么写武将的字,练得挺用功”。对联写的是颜体。可见,我的小楷不入法眼,大楷还有几分气势。其实是这两年写字退步了。我最拿得出手的还是小楷。
今天没读《传习录》,翻起了美食书。曹亚瑟著《四月春膳》是信阅里借的,眼看已临近归还期限,还尚未打开,赶紧翻读。2018年参加在郑州举办的全国民间读书会上,曾见过曹老师一面。他是一位文化史研究者。故文中旁征博引、史料云集。袁枚的《随园食单》是他的最爱,藏有多个版本,对书中内容已烂熟于胸,文中信手拈来。古籍中凡论及饮食的诗文掌故,似乎都已被囊括书中,以至于我购物车也随着阅读的推进而逐渐堆满。在此引一段苏东坡写给其弟子由谈吃羊蝎子的信:
“惠州市井寥落 ,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骨间亦有微肉,熟煮热漉出(不乘热出,则所包水不干),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燋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户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
读毕大笑。想起前日读芷兮母亲描述粥里的米虫:翻白肚子,露出一排小蹄子。真是天底下难得一见天真浪漫。
下午改跳健身操加禅舞。穴位操真正是老奶奶做的,一套操做下来,身体都不发热。我得大动,微汗、排湿。
改变主意了。无论白天做不做学问,到晚上一定得休闲放松,泡脚、翻闲书,不能从早到晚都处于紧张的节奏中。
医生叮嘱我食素,痰湿重是厚味所致。每日食荤二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