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父母在我4岁那年离婚了。后来听我姥姥说,决定抚养权的时候,她们本来都不想让我妈要我,说是一个女的带个男孩,将来不好再婚找对象。但我妈动了恻隐之心,怕我跟着我爸学坏受苦,这才留下了我。
我小时候那个年代,物质条件比较匮乏。在我印象中,上小学的时候,还能见到粮票这种东西。那年代买什么都得凭票,不然即就是有钱也不能卖你。后来改革开放了,计划经济变成了市场经济,才慢慢没有了这各种票。
由于物质匮乏,不像今天似的,大家都习惯在家里洗澡,条件好的或是喜欢泡澡的,还会给家里装个浴盆,像电影里那样,抽着烟,品着红酒,悠闲的泡个澡。那时候人们更愿意去公共澡堂洗澡,尤其是厂里的澡堂,一来是锅炉烧的好,便宜、暖和、水好;二来是可以泡澡。拿一张澡票,提溜个洗澡篮子溜达过去,想洗多久洗多久,不用心疼水钱。
我小时候,因为跟着我妈,所以只能自己去澡堂洗澡,看到年长的成年男性,就嘴甜点,叫人一声叔叔或伯伯,能帮我搓个背吗?这样就完美的解决了搓背问题。这招是我妈教给我的,我觉得很好用,屡试不爽,基本没有失过手。但有时看到别人带着自己的儿子来洗澡,互相搓背的画面,还是会忍不住很羡慕。
在我童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搞不清楚叔叔和伯伯这俩辈分的正确区分方法。以至于我后来自己发明了一套区分标准,长得瘦的就叫叔叔,而看到长得胖的,则叫伯伯。因为我觉得叔叔这两字看起来就比较瘦,而伯伯则正相反。
我们厂里的男澡堂,周围是一圈淋浴的莲蓬头,中间是一大一小两个水泥砌的泡澡池子,池子里面又砌有一圈供人坐着泡澡的水泥板凳,整个池子里贴满了巴掌大小的方形白瓷片,用现在的装修眼光来看,很复古。
大点的池子里,是适合普通大众和泡澡新手的水温,而它旁边那个小号的池子,里面的水温则要高的多的多,只有进阶的老鸟才敢挑战。
在小池子里面泡的以老头居多,经常是稀稀拉拉的只有那么几个人,眯缝着眼睛,身上和脸上都泡的通红,一副很享受的样子。以至于多年后当我偶然看到一张日本猴子泡温泉的照片,脑海里第一时间就蹦出了这些老头泡澡的画面,对,就是那个感觉,一模一样。
有一次我看他们很爽的样子,竟不知天高地厚的跳了进去,立马被超高的水温烫的一个激灵,触电似的弹了出来。在池子里老头们的笑声中,头一次明白了喇叭是铜锅是铁的道理。
那个大点儿的池子,则成为了我们这些小孩儿的天堂,温水游泳池。
池子旁边坐着泡澡的大人,小孩儿们则下饺子似的扑通扑通地往里扎着猛子,比赛憋气的,潜泳的,各种闹腾。有时跳的时候水花没压好,会溅到池边大人的脸上,少不了一顿骂,有家长带着的,就会被家长揪着耳朵从池子里提溜出去;没家长带着的,遇见比较凶的大人,能稍微安生一会儿,等这位比较凶的主儿起身离开了池子,再开始新的一轮。
有一次我没掌握好入水角度,扎的有点猛,头部撞击了池底,溺水了。这个画面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当时我头冲下,脚冲上的倒栽葱在池子里,印象中眼睛是睁着的,意识很清醒,却动弹不了。看着晃动的水面上波光粼粼,旁边坐着的大人身上冒着热气,还在不断的往胸口上撩着水,然后我一边冒着泡泡,一边咕咚咕咚的喝着水……
那种濒死的感觉很奇妙,意识很清醒,却没什么恐惧,也没有在想我要死了之类的,就是眼睁睁的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却动弹不了。怎么说呢,有点像电影里有人跳进水里准备殉情或轻生后给的那种慢镜头,一般还会配有煽情的音乐。只不过我这个没有配乐,水也没电影里的那么清澈而已。
可能也正是因为在喝水,我才免于了被呛死的命运。也不知过了多久,池边坐着的大人终于察觉到了异样。这怂娃貌似不是憋气玩儿呢,这是溺水了!才把我捞了上来,我很幸运。
人的记忆很有趣,有些画面像照片一样一直定格保存在你的脑子里,而有些事情你却完全不记得了。
那些年的澡堂里,孩子们的欢笑声,跳水声,夹杂着大人们的骂声,构成了澡堂里的主旋律。
溺水后这个水底视角的画面,也一直烙印在我的脑海里,而被捞上来之后的事儿,我却一点也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