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读过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白手成家》是其中的第一篇,今日读来,仍然饶有兴味,让我再重温一遍三毛的这篇故事吧。
“……但是我始终没有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将我的心也留下来给我居住的城市。”
——这是三毛对自己前半生心境的描写,不知在将来的岁月里,三毛是不是真的把心留给了撒哈拉?
“在这个人为了爱情去沙漠里受苦时,我心里已经决定要跟他天涯海角一辈子流浪下去了。”
——三毛和荷西的爱情真是浪漫得非凡人所能理喻。不知在当下的时代里,假如三毛转世,还会不会有人陪她浪迹天涯?
“因为我在这个世界上,向来不觉得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份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着的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来。”
——现实生活中应该会有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例如你,例如我,但是终究做不到。我们都不如三毛那样潇洒地说到做到,经济能力是很大一方面,其次是心中挂碍太多。
“这是一种很平淡深远的结合,我从来没有热烈的爱过他,但是我一样觉得十分幸福而舒适。”
——能走进婚姻的不一定是爱得最热烈的那一对,长久的相守相处,两不相厌就已经很好了,幸福而舒适,恐怕已经是很高的境界了!
“灼人的烈日下,我双手提着水箱的柄,走四五步,就停下来,喘一口气,再提十几步,再停,再走,汗流如雨,脊椎痛得发抖,面红耳赤,步子也软了,而家,还是远远的一个小黑点,似乎永远不会走到。”
——走这么远的路,去买一箱水,这样恶劣的环境里,真不知三毛是凭了怎样的毅力和信念坚持下来,难道真是那前生的乡愁吗?
生活中可以没有电,但是缺了水怎么能行呢?平时家里停半天水都感觉生活没有了灵气,燥燥的。沙漠里的人啊,生活得太不容易了!不知现在好点了不?
“于是,我常常借了邻居的铁皮炭炉子,蹲在门外扇火,烟呛得眼泪流个不停。”
——哇,好熟悉的场景啊!这不正是很多年前我们家还住平房的时候,我经常点炉生火的景象吗?那个破落的小院,那个小铁炉子加一根长长的烟囱,现在想来还如此清晰。最令人不堪的就是点炉子,那炉子仿佛存心跟我作对,我心里的火苗烧的越旺,炉子的火苗越点不着,弄得手上脸上一道子一道子的灰,跟三毛相比,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三毛啊,你妈妈知道你这样辛苦吗?前几天正好看到三毛的妈妈缪进兰女士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叫“纸人”,就是写三毛整日钻在书堆里看书或者整日写啊写,做母亲的送饭上门,甚至都会被拒之门外,就是这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子,居然可以应对沙漠里的柴米油盐!怪不得三毛会庆幸母亲没有千里眼,否则看到女儿的惨状,“定会软弱得哭出来。”
“有时候荷西赶夜间交通车回工地,我等他将门卡塔一声带上时,就没有理性的流下泪来,我冲上天台去看,还看见他的身影,我就又冲下来出去追他。”
看到这一段,我真的很怀疑,如果没有荷西在,三毛还会不会坚持她的撒哈拉之梦?当她哀求荷西留下来的时候,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三毛内心的脆弱。虽然她在后面说“我只是在习惯它的过程里受到了小小的挫折”,我依然相信,在这场沙漠之行中,荷西,还有他们的爱情,是给了三毛巨大的精神支撑的。
“于是我为着这个乘龙快婿的空中楼阁,只好再努力调石灰水泥,梯子上不时有啪啪的湿块落下来,打在我的头顶和鼻尖上。”
——三毛和荷西的家,都是他们自己一点一点用双手和劳动精心打造和布置的,这一点,是很多年轻人都比不过的。现代很多年轻人结婚时,房子车子甚至票子一应俱全,去哪里体会跟相爱的人共同打造美好生活,白手成家的趣味!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三毛就是那万里的唯一!
不知三毛那曾经的沙漠里的小家,还在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