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陪Cozy在小区溜圈,遇到相熟的小哥哥,Cozy立即飞奔上前一把抢过小哥哥手中的汽车玩具,小哥哥也不甘示弱,一边哭一边抢了回去,接下来,自动进入两个孩子的争夺画面。还没等我和Cozy说玩具是小哥哥的,小哥哥的妈妈就已先声夺人:哭什么哭,小弟弟玩一下,你是哥哥,要学会分享,并顺手夺过小哥哥手中的玩具递给了Cozy……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小哥哥眼神中的无助和孤独。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里告诉我们要有“孔融让梨”的谦让,要有“先人后己”的大情怀。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这个玩具对自己的孩子很重要,但传统教育的思想己经扎根内心,潜意识告诉我们不能说不,否则会被人说成没教养,不大度,所以只好委屈自己的孩子“被迫分享”。
殊不知,一次“被迫分享”的经历在宝宝内心却引起了不可估量的伤痛,就好像当年国人,看慈禧太后为了巴结八国联军侵略者时说的:量中华之物力,结汝国之欢心的心情一般沉痛。主权被侵占,本来就很扎心,更要命的是最信赖的人,还要告诉你违背良心去分享、去大度。于是亲密的亲子关系,宝宝对心爱东西的守护能力,就在这场“被迫分享”的游戏中伤痕累累了。
一、分享真的有必要吗?
我们让孩子学会分享的目的都是想让他们成为慷慨无私的人,在别人有需要时会伸出援手,有能力去体察和回应他人的需求。孩子通过分享逐渐形成理解、体谅别人的共情能力,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从而发展出亲社会的能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分享之前,看看孩子的认知发展
但分享行为要和孩子的认知发展相适应,有悖于孩子成长规律的成人视角中的分享,无异于拔苗助长。了解孩子每个年龄段特有的认知发展和心理特点,才能很好地帮助我们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是否分享,怎样分享自然就有答案了。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分为4个发展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需要引导的分享行为,一般发生在前两个阶段。
图片发自简书App
2-3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有了飞跃发展,物权意识萌发,自我中心是孩子的认知特点之一,所以在2、3岁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我的”。他们完全以自己的观点来看待周围所有事情,这个阶段的宝宝是不能理解“分享”这个概念是再正常不过了!这时你来和他强调分享,你想想会有多少用?
3-4岁:前运算阶段的孩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没有逻辑思维,认不清楚因果关系,但他们开始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了。他们会害怕玩具离开后再也不回来了,他们认为一旦不在自己视线范围内的东西,就意味着失去。但他们能接受“轮流”的概念,能体会如果别人的玩具被抢时的伤心。
4-7岁:进入前运算阶段后期,孩子的心理活动就更加成熟丰富了,通过前期的活动基础,这时,他们才真正的在思维上有了“分享”的概念。
三、聪明的家长怎么做?
知道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高效引导!
a.先分清楚:我的、你的、大家的
进入物权敏感期的孩子,自我中心化让他们觉得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家长面对一个2-3岁的孩子时,要先让他分清楚“你的、我的、大家的”。这个过程中,规则显得尤为重要,我十分赞同蒙台梭利说:不可以拿别人的东西,自己支配自己的东西,这句话需要不断强化给孩子。对于大家的、公共场所的物件,是要讲究规则和秩序的,即谁先谁得。
图片发自简书App
b.树立榜样
言传身教,家长是最好的榜样,在家庭环境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和孩子互动分享,一个在家唯我独尊的小霸王怎么可能一到外面就会分享呢?亲子分享游戏,会让孩子逐渐形成分享意识,建立东西分享出去了还会再回来的安全感。
c.建立规则
有了你的、我的、大家的概念后,就要告诉孩子,自己的东西可以自由支配,如果你不想给别人,没有关系。比如:有小朋友想要Cozy手上的小火车时,而Cozy又不想给时,我会说:Cozy,我们一起邀请小朋友来和你的小火车一起玩行吗?大家一起玩真开心哦……不管孩子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你都要尊重孩子。孩子不一定会采纳你的意见,但通过你的行为,他明白自己的东西自己做主,他是安全的,是被保护的,同时分享是件值得期待的事。
如果遇到上面孩子抢别人玩具的情况,我会和Cozy说:玩具是小哥哥的,小哥哥不愿给你就不能拿,如果你想要小哥哥的小汽车,你要用你的小车车和哥哥交换,如果哥哥愿意,你就可以拿来玩了……家长要用行为告诉孩子:被抢之后是可以勇敢维护自己权益的,但是抢玩具是不礼貌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公共场所特别容易发生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场景,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除了先到先得、别人不同意,你就只能自己另外找别的玩具玩或用你的玩具和小朋友交换以外的规则外,鼓励孩子用言语沟通来解决困难,告诉孩子轮流玩、一起玩也是一个好方法:我先给你玩,你玩一会儿能不能再让我玩会儿?我们轮流玩。
如果孩子哭闹,不愿遵守规则,千万不要当面训斥,可以抱离公共区域,讲好道理,做好工作再带回来。
总之,让孩子在分享过程中,学习满足自我需求的能力,然后学会观察、体验他人的情绪,逐渐形成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社交能力,才是我们的启蒙目标,千万不要碍于面子,以爱之名,做伤害宝宝的事情。要想宝宝学会主动分享,家长学会尊重宝宝是第一步。
“此文章为 榕初雨教育 原创,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