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请您相信我,他们没有把我们这些‘要人’塞到二十个人挤在一起的寒冷木棚里,而是让我们在大旅馆还算暖和的单间,并不是出于什么人道的考量,而是一种更为阴险的手段。他们想从我们这里获得他们所需的‘材料’,他们没有采用他们惯常的粗暴拷打或别的肉体折磨,而是用了更加精致、险恶、人所能想出的最恶毒的酷刑——他们把我们孤立起来,尽管并没有把我们怎么样--他们只是把我们紧闭在了一种空无一人的狭小房间里,制造出一种孤独和虚无;人们都知道世上没有什么是能与空虚这种状态带给人的心灵的伤害相比的。”
面对纳粹的这种“酷刑”,又有谁不会面临着精神的崩溃呢?一张门,一张床,一张小沙发,一个洗脸盆和一个带栅栏的窗户;没有笔、没有纸、没有书,没有任何可以让自己不无聊的东西。人在百无聊赖之中,只会一次次陷入无限的思想的恐惧,陷入无尽的彷徨之中,感受着“生不如死”。
终于,在一次去接受审讯的路上,B博士看到了转机。他看到了几件湿漉漉的军大衣,这对于一个“与世隔绝”已久的人,已经是一些非常新鲜的东西。他细细打量着大衣,惊奇的是,他从那件大衣的口袋里发现了一本书,这似乎是他继续活下去的希望。他用尽心思的将书偷走,拿回了他的房间之中。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这是一本让绝望之人再次看到希望的书,这是一本让他继续活下去的书。他在心中遐想着这本书的内容,或许是情节精彩的小说,或是优美华丽的诗篇……就如同一个快要饿死的饥民想象着自己即将吃到美味的佳肴。可令人绝望的是,他翻开书时发现这竟是一本棋谱。可正是这本棋谱,让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他反复开始研究着棋谱中的每一个棋局,让那些书上的符号与图示完全烙印在了自己的脑海之中。日复一日地将那些棋局下了下了一盘又一盘,这些棋局带给他的新鲜和喜悦支撑着他,他的精神状态也逐渐恢复。可几个月后,这些棋局终是渐渐失去了新鲜和魅力。于是他开始自己和自己下棋,他试图将自己分裂成两个人,进行一种“自我精神分裂”,最终沦为了一种“象棋中毒”的地步,而这终究将他再次逼到精神崩溃的边缘。
当他再次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医院中时,他发现眼前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他摆脱了那百无聊赖的房间,重新获得了自由。
可那段生不如死的时光,终是在他心中留下了一道无比深的阴影,这影响着他的一生。
这是伟大的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生前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作品——《象棋的故事》,这并不只是一个与象棋相关的故事,这是一曲战争时代的悲歌,对发动战争者的控诉。
茨威格身为一名犹太人,面对着纳粹惨无人道的杀戮,他无奈流亡海外,日日漂泊。他无比的痛恨战争,痛恨发动战争的人。于是,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在纳粹仍然在欧洲大陆横行之时,他写下了这部《象棋的故事》。
这本书并未直接写战争,却处处笼罩着战争的影子。
那段被囚禁的时光,给B博士的心灵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创伤。这本书从B博士一个人的角度入手,反映了当时纳粹的残忍,对人们心灵和精神的压迫。
这本书是对纳粹罪行的控诉;是战胜法西斯,回归家园的渴望;这是在战争时代一曲动人心弦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