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这本书中通篇覆盖着一种压抑的基调,从主角的视角看去似乎一切都是无意义的,对一切都持有无所谓的态度,全然与世人隔绝成为了一个局外人。其实这部作品我没有太看明白,尤其是于结尾部分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但对于这部作品的里所包含引起我注意的其它几个点,我还是想要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就是这部作品大家最常讨论的“局外人”这个概念,默尔索因为秉持自己真实想法的直接表达而与他人格格不入,由此显出了周围人的虚伪装假,作为一个不守“规则的”局外人。这样的说法似乎普遍是大众读完之后认同的,同时我觉得作者也正是在刻意表现这一状态,即默尔索并不是什么不同的人,他只不过不愿意与大家玩局内的游戏,所以得到了“局内人”的排斥。“大部分人总是表里不一,他们做的往往并非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他们都有一种群居意识,惧怕被疏离与被排斥,惧怕孤单无依靠。”
我相信大家都认为默尔索是一个特殊的或者说极端的存在,但是引起我注意的并不是默尔索这个存在本身,认为这个人太不真实怎么可能有人能对生活无所谓到这种程度等等。重要的是在这背后的前提,因为这本书的热度很高,我发现似乎有很多人赞同默尔索这种真实不虚伪的行为,但这就承认了一个前提,那就是认为所有人本质上是和默尔索一样的,只是他们虚伪的在遵守一个表面规则。需要直接说的是我并不赞同这一前提,我不认为默尔索仅仅是因为不愿与他们虚伪的相处而被划分出为局外人,当然这是表面上的一个体现,但本质上的原因还是在于默尔索与他们其实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我会这么认为呢?其实我们会发现书中有很多虚伪的“局内人”,比如那个奇怪的预审法官,与那个让人难以理解的检察官。作者似乎在通过这样的人物来来塑造人们局内人的身份,以突出默尔索这个局外人的特征。我不太了解作者写作的年代环境,或许当时真的是处在那样一个虚伪的社会,而且我承认人类社会上普遍状况就是如此,充斥着虚伪的规则,并道貌岸然的排出那些不守规则的人。但我认为这只是代表人类的一种常态,还不足以将其敲定,除了有默尔索这样人的存在,同时还有另外相反的人存在。人类依旧是有群星在闪耀。例如苏格拉底,还是有人类相信对正义的追求,认可了生命的意义。人心是比万物诡诈的,但在这其中依然有人在突破,在去追求我们所说的真理正义,他们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接下来我想从我个人的角度去谈谈这种局外人,其实我时常发现我是一个冷漠的人,很多时候我为自己心中所表现的冷漠都感到讶异。这种冷漠在情感与物质方面都有感受,在亲情方面我与自己的家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我感觉到有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们沟通,于是乎便放任这种情况下去,我可以很长时间不与他们联系心里不会产生任何思念,但这并非我有什么阴影或怨恨在其中,我只是没有任何情感只要双方尽到基本的责任就行了。而对于别的感情,当最初那激烈的炽热被时间熄灭,似乎所遗留的灰烬也不复存在,当我打开视频与曾度过数年的朋友联系,在聚会中与阔别多日的友人相会,那种尴尬的感觉让我想立刻逃走尽快远离这一切,似乎我一下子变得冷漠豪不怀念旧情。那些字符中对日后分离的惋惜,与盼望有机会见面的热情也只是归于客套,或者说是“局内人”的规则。而在物质方面,我的各方面要求很低,这不光是和经济状况有关。对于穿着,饮食我都常常并不在乎,我对于食物的欲望曾一度低到令人费解的程度,饮料那种在嘴里停留的酸味让我反感,身处便利店中环顾,当我在想象种种零食进入嘴中的感觉时似乎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了。如果光谈理想并且局限于国内,我向往在新疆的生活虽然我对那里一无所知,但我不喜欢中国地图的右半部分,尽管它占据了主要的发达城市但却令人拥挤的难受。自然,清净的生活似乎正是我追求的,如同陶渊明与他的南山,梭罗与他的瓦尔登湖。
似乎这么总的一看,我便有点像一个默尔索的缩影了。但我知道我其实是有问题的,我和家人的关系需要主动的改进。但最重要的在于,我发现在我心底的冷漠之下有一根沉默的心弦,它不时的波动依然在提醒我心中温情依在。当假期结束即将于家人离别之时它开始不安的触动了,当往日的回忆再次涌上心头送别友人又一次离开之时它触动了,其实归根到底我还是太爱自己。但我完全可以突破这层冷漠用双手拨动心弦来运营一段感情,去爱我的邻舍。而对我来说,局外人这一概念的前提却否定了这种可能,我认为局外人只是一种常态不是能代表所有人的固态,正如有人消极的活着,也有人积极的活着。
例如书中关于葬礼上默尔索并没哭和伤感,这是坐实局外人这一身份的突出事件。我并不会指责他,但我也不会认为那些在葬礼上哭的人都有错,固然有人是为了遵守规则而哭的,但葬礼上哭又为什么会成为一个规则呢?笑为什么不是?因为那是心弦拨动下的自然表现,
就算伤感的人与虚伪的人一样多甚至越来越少,那我们也只能说虚伪是一种常态,而不是必然的固态。正如前面我提到书中那个虚伪的检察官用荒诞的言辞论证默尔索的有罪,这或许是一个人类常态的代表,但不可否认依旧有群星闪耀,存在对真理向往的人。
最后还剩一个问题,该怎么解释我对物质方面的冷漠之处呢?其实在看完书后我有点不明白,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局外人但与默尔索却并不同,直到身边有人点醒了我。而这正是问题的答案一个新的“局外人”观念,即与社会生活脱节的人。这似乎和默尔索有点像,但我只是单纯出于性格原因而非本质,对物质欲望较低的追求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现在社会的主流不太符合。而且我也并非完全异类,也在很少时候欲望会降低到最低点,我只是不喜欢潮流便似乎与现代年轻人格格不入,也不喜欢那些社会里的规则。而我也相信,我这样的局外人并不在少数,我们只是与这个时代脱节的人。
总的来说,我表达了一下自己对“局外人”这一概念的感受,尤其是对藏于概念之后那个前提的否定,也提出了自己一些浅短的看法。但由于写于离看完作品较长的时间,表达的还不够具体与深入,不过必须要声明的是,在阅读时对于作品结局部分让我有些费解,似乎看到了对局外人的否定,所以本次所写的内容其实是针对抛开结尾部分来看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