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不可或缺的工作,我也是一名教师,今天读到一篇文章,值得内心思索一番,在此分享给大家:
第一种境界:写在本上
“写在本上”这种境界是指把教案认真地详写在备课本上,这是新教师常经历的。由于缺乏经验,缺乏课堂调控能力,有一股工作热情,又诚惶诚恐,害怕课上得不好,又担心领导检查备课本,批评自己备课不认真。
第二种境界:写在书上
当工作了一些时间后,有一些工作经验了,发现上课时去瞟备课本实在不方便,便把需要强调的知识点标注在教科书上,把需要向学生提问的问题旁批在教科书上,把需要注意的重要任务、关键的环节写在教科书上。
第三种境界:写在心上
苏霍姆林斯基谈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教师说:“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课题的直接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显然,这十五分钟,不会是忙着写教案,而是熟悉一下教材。他成功的秘诀是“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这类教师是把教案写在心上了。这类教师对教材相当熟悉,甚至达到背诵的程度,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讲起课来胸有成竹,得心应手,能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碰撞出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在课堂上是智慧的点拨者、思想的引领者。要达到此境界,需下一番苦功夫,甚至花上一辈子的精力。
第四种境界:写在纸上
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这类教师学识渊博,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他知识储备中沧海之一粟。在课堂上能一语道破“天机”,切中肯綮,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还具有理论的高度、知识的深度、视野的宽度、思维的活度,有较好的表达技巧、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这类教师不仅能让学生上“道”,还能让学生学会悟“道”。
在这类教师眼中,备课是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是在深度解读文本,是在深度参悟教育,研究出具有“范式”的教学方法、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风格和提炼出具有指引作用的教育理论。他们把备课中得到的灵感、参悟出的道理、创新出的教法记在纸上,写成教育论文,甚至写成教育专著,进行交流、发表,指导、引领其他教师成长,推动教育的发展,甚至引发教育的革命。
魏书生、邱学华、陈少堂、余映潮、李镇西等就是进入了这种备课境界的教师。第一、第二种境界的教师是在教教材,第三种境界的教师是在用教材,第四种境界的教师是在写教材。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工作几年后,蜕去初出茅庐的诚惶诚恐之后,备课境界由“写在本上”升到“写在书上”之后,就停步不前了。这类教师,能当一个劳动模范;能进入第三境界的,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若能跨入第四境界,离教育家就不远了,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我愿自己能跨入第四境界,助己助他人共成长 ,希望为教育事业尽一点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