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不仅是动机理论,同时也是一种人性论和价值论。朱永新在《致教师》中,把教师的职业分为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生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这也应该是教师的人性论和价值论吧!
这四种境界,首先要做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这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每一位老师首先要让学生瞧得起你,让学生信服你,这样你在学生当中才有威信。那么怎样的老师才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呢?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即使没有高深渊博的学识,我们也要有一身正气,教师的一言一行能够真正的影响学生,也就是说要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信服你,让学生瞧得起你,只有这样学生才喜欢听你的话,才爱你,也就爱你所教的课程。
当然作为一名教师,仅仅让学生瞧得起还是不够的,还要努力做一个让自己心安的教师,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的教师。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良心活,一好一坏仅全在教师的一念之间。书中朱永新老师说:“评价一个老师好与不好,有一个最小的行动可以估量,那就是在教师节的时候,看一看已经毕业了的学生会有多少记得给以前的老师送束鲜花,打个电话,甚至来看望一下老师,这样的学生越多,这样的老师越好。”的确,教师的工作到底做的好与不好,可能当下没有办法去衡量,但是当若干年后你所教的学生仍然因为当时你的一堂课,你为他做的一件事或者你的一句话,而一直怀念着你,一直记着你的好,那么我想这样的老师就应该是一个让自己心安的教师。他肯定对得起自己这个职业,对得起自己的一生。
教师的第三种境界就是做一个让学校骄傲的老师。让学校为你感到骄傲感到荣耀,其实并不是说你取得了多么大的荣耀,每一个人只要做到在学校里很难被取代,你如果走了语时间内找不到人来顶替你,那么你就是这个学校非常需要,校长非常赞赏,同事非常想念的那个人,那么这样的老师也就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
第四种境界是做历史铭记的老师。从一所学校来看,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了自己的故事和传奇,而学校的故事和传奇是依靠老师的故事和传奇。事实上这四个境界也就是四级阶梯,它是连贯的,起初你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人,然后就努力做一个让自己心安的人,最终你要求自己成为让学校感到荣耀的人,那么你就很有可能成为一个让历史铭记的人。
你有怎样的自我要求,你就会成为怎样的老师,这不单是外在的压力或动力,更是一种内驱力。当然,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够达到第三种或第四种境界,但是,只要用真心,做真教育,就是一名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