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已掌握了基本的算法: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用第二个因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用第二个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与那一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这学期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最后一个知识块,是学生在认识、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算法迁移,属于下位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不仅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全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因此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培养的核心能力是运算能力和迁移能力。让学生在观察对比、分享交流中沟通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之间的联系,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让学生真正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并对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做一个系统的总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列竖式: 32×67= 45×12=
两个学生来黑板前板演,其他学生写在作业本上。集体订正,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平均每小时行145千米。李叔叔乘火车经过了多少千米?
2.生独立列式:145×12= 师引导学生先估算,结果大概是多少。培养估算意识。
3.利用知识迁移,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写完后小组交流:(1)笔算时,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写在哪个位置?(3)最后算什么?你最想提醒大家哪里容易出错?
4.学生汇报,在交流中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用第二个因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2)用第二个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与那一位对齐;(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重点讨论:你最想提醒大家哪里容易出错?
5.验算。笔算对了吗?用计算器验算一下。
三、巩固练习
独立列竖式:134×12 176×47 425×36 237×82。请四位同学来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写在作业本上。
观察四道算式的得数:都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观察积的位数有什么不一样呢?有的积是四位数,有的积是五位数。
四、课堂总结
师: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就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紧接着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上学期,又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今天还通过自主探索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那如果让你算四位数乘两位数吗?五位数乘两位数?
数学看起来千变万化,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吗?
生:用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去乘另一个因数,再把乘得的积相加。
师:可以用拆、算、合三个字概括。
课后反思:
算法对学生来说不难,但学生的准确率却不高。4位同学来黑板前板演,只有第一道正确,剩余三道全错。而且做错的原因不是方法不会,而是计算错误。
1.乘的时候乘法口诀不准确。
2.第二层乘法如果有连续进位,进位的位置没写对,得数就错。
3.不写进位,光在心里计算,导致计算错误。
4.前两次都是算乘法,最后要把两次的积加起来,学生在加的时候又当成乘法来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