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章,朱老师讲到单数班级多出的一个座位的问题,说大多老师会让一个不大招人喜欢的孩子单人单桌,于是这个多出来的座位往往让人“另眼相看”,但是有一个老师却反其道而行之,让表现好的同学坐这个座位,但最多坐一周。
这章内容让我不由想起我当班主任时曾经的做法。
那时我是在讲台右边单放了一张桌子,我说这是我们班的VIP专座。主要是供个别上课老管不住自己爱说话、或者跑神但又想克服此毛病的同学就坐。
感觉那时我们那时这个座位设置得确实挺有价值。印象中总有一些个孩子找到我主动要求在此就坐。坐到这个座位上的孩子毛病到底最终改没改我已经记不清了,但至少要求坐到这儿的孩子都有一颗战胜自己求上进的心,这是毋庸置疑的。
每周到一个“陌生”的座位去坐,符合成长中的孩子追“新”的心理机制。更为关键的是,这个“新”的座位无形中构成的适度刺激,暗合了人的炫耀本能,它可以激发出人潜在的正向能量。《润泽的座位》
上面这段话是朱老师对将此座位定行为优秀生专座的老师的评价,但与我而言,我想这个座位在当时的价值,则应该是暗含了人的“求好、求上进”本能,从而激发人潜在的正向能量。
教育本质上是柔美的,每一个像花一样自然成长的生命,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敬和祝福。
柔美教育:所谓柔美的教育,有两个简单而又基本的标准。
一曰,教育的钝感,即自觉独立于时代潮流之外,对外在于生命的权力和金钱有一定的钝感力,这是教育健康生长所必需的免疫系统。二曰,教育的敏感,即教育者的目光是对人性的深情注视,能敏锐地捕捉到人性深处的需求和疼痛,并给予无限的呵护和体贴,它直接关乎教育的本质,让教育像教育一样柔美地发生。《柔美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