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六年十一,我的征途是大海;
二零一七年十一,我的征途是星辰。
2016年10月1日参加了威海的烧脑节,认识了一群热爱学习的小伙伴。组织者同样也是DISC社群的学长"易仁永澄老师"。
2017年10月1日,在帝都北京,我参加了三天的4D团队领导力学习,认识了更多的热爱学习的伙伴。因为永澄老师,结识了DISC社群,因为DISC社群海峰老师,结缘了4D,这也是场域赋能的结果吧~
三天课程紧张而充实,聆听了查理老爷爷、顾晓蓉老师、林健老师的课程和胡宾老师、周善余老师的分享,回来至今,头脑还“嗡嗡”滴,有些内容真不是听一遍就能吸收的。
在北京连续两晚,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是复盘到深夜才休息,长达526页篇幅的课程PPT,浓缩在一篇文章中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的,惟有一边就着PPT内容和笔记、复盘内容等进行回顾,一边践行自我改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4D的真谛。
4D是什么呢?
官方介绍是一个坐标四个维度八项行为,用于指导个人和团队行动...
用我的理解可能是:4D系统可以产生良好的场域为场域中的人赋能,达到个人心态转变、行动积极,团队效率提升,积极协同的效果。
那么4D是如何产生的呢?查理老爷爷娓娓道来:
在社会背景中有一种场域会驱动人们的行为,这个场域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着。因为我们人类部落化、群体化的习性,有人的地方就会产生场域。
好的场域带着我们创造奇迹,不管是我们的祖先“智人”在进化中取代了尼安德特人,还是我们现在的经济和社交全球化,都是好的场域作用的效果。
不好的场域,可能会带来不良的结果甚至是灾难。例如“挑战者”号的爆炸、“哈勃”望远镜的镜片瑕疵、“大韩航空”的奇高的事故率....一群高智商、专业性强的人们在一起,却不能发挥1+1≥2的效果,这难道是技术、学术能力不够导致的吗?
我回顾了我的职涯,大多数时间不是在分析问题、就是在解决问题,而很少会关注“人”和“场域”,即便是六西格玛中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及将客户分为“外部客户”和“内部客户”,但我在过往带团队的时候,很少会关注人,只知道为团队伙伴争取利益而吝惜自己的赞美、感激,把工作简单化了。不去关注社会背景对人的影响,导致的就是“异常行为的正常化”。譬如:很多时候因为不可以越级报告,迫于压力一些问题被掩藏了...因为场域的影响,影响了团队伙伴的关注点,而查理老爷爷说了:
关注在哪里,能量就流向哪里。
至此,我感觉自己的脑中曾经一片黑暗的地方,被一点点照亮,查理老爷爷的4D系统就像是星空中的哈勃望远镜,让我可以看到原本不可见的盲区。
4D工具方法:
1.AMBR流程
关注(Attention):关注在哪里,能量就流向哪里;
心态转变(Mindset):建设行动平台;
行为(Behaviors):将有效行为变成习惯;
结果(Results):强化改变流程,通过测评确认;
其中,行为是社会背景的示踪粒子,心态是情绪+思想的集合。这两点对我有着很大的启示。
基于AMBR流程,我们开始了探索自己的奇妙旅途。
在DISC社群的测评中,我是个C值爆表的超级大C。我的观念里面,理性是首要的。然而,做完了4D的个人测评后,发现...自己竟然是充满远大愿景的蓝色...仔细回想了在职场和项目的紧要关头自己的一些行为和发表的观点,确实符合蓝色的特质,而非一个大C关注事、反应慢的表现,可见天性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大于理性...
天性对应的是我们的本色(例如我,就是蓝色的天性),在复盘中,善余老师说“发挥本色,补齐三色”,这不就是4D的领导者嘛!
查理老爷爷提醒过我们,4D是用于改变自己的,当我们自己成为很好的4D自我领导者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4D帮助他人了。
写完了个人,接下来几天将继续从管理和4D着手,回顾团队管理和4D系统、情绪组和故事情节切换(CSW),感恩和协议、共同利益和包容、IDA和TDA工具还没实操,回顾的时间会更久...不管怎样,当一扇大门被打开的时候,里面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能量涌出。
慢慢来,持续做...
20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