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风高台,有凤来栖。推开时光的门扉,拂去岁月的尘埃,仿佛有一段辉煌的历史遗忘在古老的泽州大地,还有那如烟的往事需要清晰的记起。我赶赴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的皇城相府,是被美君的文字的诱惑,抑或是为了寻访那个曾经从这里走出,并逡巡在清初历史中伟岸的身影,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逝去的风云往事,静静的安放在这巍然屹立的府第之中,等着有朝一日我们一个无意的转身,便会悄然的开启,使我们在这安然屹立的建筑中,真实的触摸历史的痕迹,领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脉脉深情。
骑一匹清时的骏马,携一缕明净的清风,就这样在端阳时节一路逶迤而来,巍然屹立的皇城相府有着一种岁月里的波澜不惊和时光也掩饰不住的恢弘大气。斑驳的墙壁,青藤曼曼,白衣儒生十年寒窗,却还有迹可循。那个伟岸的身影,他昂首阔步,20岁走出这座古老的城堡,中进土、入翰林,一生升迁28次,为官53年,成为康熙皇帝的股肱之臣,并在晚年72岁高龄受皇命成为编纂《康熙字典》的总阅管,他就是清朝康熙年间官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皇帝的老师的陈廷敬。而晋城市阳城县这一方厚土便是蕴育了他的故土。时光冉冉,岁月流淌,陈廷敬和祖辈们的风云往事都已渐行渐远,而他们曾经建造的府第却依然魏然矗立在时光中,等着有缘人敲叩厚重的门扉,诉说彼时的缱绻往事。原来,斑驳的门扉是敞开的,你只需带一颗虔诚的心,便可以趟过时光的河流,此岸与彼岸的距离也仅是一水之隔。
我是一个卑微的生命,但我始终相信我们终是有些许的缘分,竟让我穿越几百年的时空前来寻你。你走远了,远的我只能仰望你的背影。你从未离开,我步入府第就能体会你的情怀。祖居晋城的陈廷敬原名陈敬,有趣的当年考进士时竟然有两个叫陈敬的人榜上有名,顺治皇帝让他们同时上殿觐见,因为山西泽州陈敬才高一筹,顺治皇帝就在敬字前面赐了一个“廷”字,从此,陈敬就叫陈廷敬了。流年似水,一晌贪欢,那些聘婷在光阴中的故事早已岑寂,行走在皇城相府,仿佛某个步履,可以跟他叠合,某个眼神,可以和他相通。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确也是这静好岁月给予我们的最好的馈赠。
时光无痕而有情,岁月的长风总是这样猝不及防的在光阴中埋下伏笔,引领你匆匆的步履涉过尘世的河流,让我们用一颗纯粹的心且行且回望这片古老的泽州大地。这座以陈廷敬而闻名于世的建筑群,安然的矗立在夏日的蓝天白云中,我知道这座“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里藏着这个家族的阙阙往事。绵延的楼宇弥漫着一种岁月的孤独,却依然淡定的打量着每一个有缘邂逅的人。皇城相府名午亭山村,这是一座建于明清两代的大型双古堡式官家宅院,它的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大型院子16座,各式房屋640多间。12米高的城墙,爬满了翠绿的青藤,低诉摇曳的往事。相府分内外两城。内城,取小小斗筑,足可容膝之意,名曰斗筑居,坐东朝西,依山而建,是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为避战乱而建。走进内城,一座座静穆无言的楼台亭阁氤氲着彼时的光阴,任尘土飞扬,岁月流逝却也不可漠视。内城,东高西低,巍峨壮观,有一种不可逼视的气势。登上城墙,皇城相府枕山临水,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古人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是这样的精妙和谐,才造就了这气势恢宏的府第。如瀑的阳光流泻下来擦亮了朦胧的记忆,遍布的垛口,高耸的堡楼,东北、东南角的春秋阁和文昌阁,搁歇在岁月的风尘中,静穆无言,只有这古老沧桑的宅院依旧美丽着的诉说着曾经的峥嵘故事。
内城以陈氏祠堂为中心,建有祠庙、民宅和官宦邸等,陈氏宗祠是祭祀陈氏祖先的祠堂,它无声的彰显着那个时代宗法礼教制度的不可动摇的地位。祠堂正门两侧悬挂着“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记载着陈氏在明清两代共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这是陈氏祖先的荣耀和辉煌。位于斗筑居东南方的世德院,是陈廷敬就出生地方。那个勤奋,聪慧的身影似乎还踯躅在院落中,仿佛一个转身就可与他撞个满怀。容山公府位于内城西侧,是陈氏第一位进士陈天佑的府邸,昔日的宅院不动声色的封存着陈氏家族骄傲,曾经的故事静静地守在院落的每一个角落,只待你来,便向你娓娓道来,关于散落在彼时光阴里的痕迹。内城东南角的“御史府”是陈廷敬伯父陈昌言的府第,门楼上刻有“台鉴清风”,挺拔圆润的字迹诠释着陈氏一族光明磊落之气度和清正廉洁的风范,这种不可磨灭的家族气质悄无声息的滋养并激励着后世的陈氏子孙。在斗筑居西北方,一座熊据虎视的百尺高楼,巍然屹立,已成为皇城相府的标志性建筑物,名取“河山为囿”,曰河山楼,此楼始建于明崇祯5年,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楼平面呈长方形,高23米,是陈氏家族为了抵御外敌侵扰而建的防御性建筑物,楼分为七层(含地下一层),楼外墙整齐划一内部则逐层递减楼内有楼道相通,可容千余人避难。河山楼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进入堡垒的石门高悬于二层之上,通过吊桥与地面相通。楼顶建有垛口和堞楼,便于瞭望敌情保卫城堡。河山楼内还储备有大量粮食,以应付可能出现的长期围困底层深入地下,挖有水井,备有碾、磨等生活设施,并有暗道通往城外。在河山楼一侧设有125间“藏兵洞”层层叠起,是战乱时期驻守家丁和垛夫的窑洞。一座内城分明就是一部厚重的古书,它把过往的历史风云和精妙的建筑技艺以及氤氲在一砖一瓦间的封建礼教文化完好无损的装帧起来,任你蘸着清风明月,在蓝天白云下翻阅,而它只是毫无保留的将彼时的过往如数交出,任时光在阳光下晾晒,也宠辱不惊。
皇城相府外城,取儒家“中庸之道”得名中道庄,紧依内城西墙而筑,基本呈正方形。这是陈廷敬拜相入阁,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之后于康熙38年(1699年)修建的。巍峨壮观的中道庄,阳光下透着岁月缓缓流淌过的痕迹。推开虚掩的门扉,内面藏着一个家族的荣耀和一个儿子对慈母的孝道故事,尽管我们不能抵达彼时的情境,但却也可以透过时光的背影,去聆听岁月的呢喃。陈廷敬为官清正廉洁,康熙23年调吏部,有一次母亲来信,想要到儿子办公的北京城去看一看,陈廷敬深知母亲年事已高,经不起鞍马劳顿,他反复思量,为了实现母亲这一夙愿,在家乡仿照紫禁城的样子,盖了一座大宅院,即现在相府的外城,落成后的大学士第,庄严大气,又因为像紫禁城,朝中与陈廷敬有心存芥蒂的大臣,认为陈廷敬心怀谋逆之心,消息很快传到康熙耳朵里,陈廷敬大为惊慌,于是他急中生智,令家人把城墙全部涂以黄色,遂成了“黄阁青山”,后来康熙西巡,了解到事实,作为奖励陈廷敬的孝义,特赐“相府”匾额,而这座大宅院,也就成了“黄城相府”,后人为了纪念康熙帝的褒奖和陈廷敬的贡献就把“黄城相府”,叫成了“皇城相府”了。
巍峨的城墙,阻挡不住一颗心的向往和仰慕。进入外城后最为醒目的是一大一小两个功德牌坊。通体石雕而成,基周瑞兽相拥,坊额雕龙刻凤,大牌坊正面上方刻有“冢宰总宪”四个大字,小牌坊上镌刻着陈氏子孙的名字。这两个气势恢宏、壮观的功德牌坊彰显着陈氏子孙仕途荣耀和显赫功勋。冰冷的功德牌坊在无情的历史洪流中有情的屹立,牌坊中的故事被怀旧的时光浸染,如今我们只能从这字里行间品读陈氏子孙昔日的荣光。大学士第是内城的主要建筑,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始建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大门开于正南,一进四院,是和大石牌坊同年修建,为前堂后寝,东书院、西花园的格局。最初门楼上只挂有“冢宰第”这三个大字,4年以后,陈廷敬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于是又在门楼前增挂了“大学士第”的匾额。这座庄严大气的府第见证了这个家族无限的荣耀,也让陈氏家族步入了最显赫的鼎盛时期。
大学士第的大门是厚重和深沉的,一院一厅,一砖一瓦,都濡染着清朝儒家封建礼教的文化气息,步入大门你便会毫不提防的跌入那个尊卑有序的封建朝代中。一进府第大门一座雕刻“麒麟吐玉”精美的照壁,携带着光阴的馨香,使你不由得驻足凝望,感叹古人精美的雕刻技艺和其中蕴藏的美好寓意。照壁往东通往相府的二门,有意思的是大门和二门的位置不在同一中轴线上,这是因为皇宫建筑的布局特点是中轴对称。这种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为了避嫌,把大门移到中轴线西侧,巧妙地避开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礼制。入二门为一宽敞的文武庭院,整个房舍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双层出檐楼房,突兀的屋脊,透着昔日的威严大气。夏日的阳光静静地流淌在灰瓦黛墙间,静美的时光中,一砖一瓦都藏着昔日的荣光。中间之门是正门,是主人和贵宾的通道,平时关闭,只有在皇帝驾临或朝中一定级别的官员造访时,才开启通行,寻常文武百官和普通人只能从两侧的偏门,按照左文右武的顺序出入二门,正北厅堂原是相府的迎客大厅,自从康熙皇帝御赐“点翰堂”匾额后,改名为“点翰堂”。这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多次作为会试主考官,为国家大量选拔栋梁之才的褒奖。浑圆雄健的字体,掩饰不住康熙皇帝对这位忠心耿耿的汉臣的无限敬意。
曾经的辉煌仍郎朗的挂在旧时的屋檐,岁月的风吹不散那颗拳拳的士子之心。安静的中院,东房是陈廷敬的起居室,在长达53年的京官生涯中,只回家3次,均在此居住。铺一纸旧时的月光,将阙阙思念写进光阴,点点墨迹晕散了一纸的深情。墙上挂着的那一幅《池上篇》依旧俊秀自然,“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优哉游哉,终老其间”,这封陈廷敬写给胞弟陈廷愫预谋高就深情的劝慰信,让我们在文字中闪传,回到清初,去观望彼时的是士子的精神,一个朝代的气数脱不了盛衰流转的宿命,但一颗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的心,却永远定格文字里可昭日月。西房的书房,文房四宝,安然无恙,等着他有一天风雨归来,蘸着风尘写下光阴的独白。
夏日的阳光流淌在后院每个角落,我不知道下一刻又会与谁的衣袂擦肩而过。正房曾是康熙皇帝两次西巡的下榻之地,“顶天立地”的床榻,没有任何人可以随便的超越,至高无上的皇权是那个时代的不二法则。相府内院西侧门可通往小姐院,小姐院的屋顶完全采用等级较低的卷棚顶形式,前后屋坡的相交处呈弧形曲面,没有屋脊和脊兽,好像一张巨大的弓俯卧在屋顶上。寓意着陈家子女必须温柔贤淑、没有棱角,恪守妇道;也显示出陈家崇尚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意识。原来,这庄严大气的府第,也俨然是封建礼教、伦理道德的有形呈现。这满园的旖旎竟也掩饰不住封建文化的无奈,炙热的阳光里竟也透着那个遥远年代着的凄风冷雨,而幸运的我们只需把历史的过往和着杏花酿成酒,好生品尝收藏着便好。
昨日的一切已是往事青梅,御下与流年相关的装饰从中道庄走出,西门外那座古老雄伟的御书楼始终穿着端庄富丽、金碧辉煌的衣裳,让人不能漠视。单檐歇山顶上,明黄色琉璃瓦闪烁着昔日的荣光和与无伦比的尊贵。这个皇城相府规格最高的建筑,是陈廷敬三子陈壮履为炫耀其家皇恩浩荡而特建纪念去世的父亲而修建的。它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因楼内珍藏有康熙皇帝御笔而得名。“午亭山村”匾额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楹联是康熙皇帝晚年为陈廷敬所题。“午亭”是陈廷敬的晚号,用他的晚号为其故居命名,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作为辅弼良臣的最高褒奖。
岁月的年轮已经淹没历史的痕迹,时间抹不去的是这里曾经铸就的辉煌。魏然屹立的皇城相府,是陈氏家族留下的物质遗产,也是这个家族无上的荣耀的见证。而“台鉴清风”的优良家风其实才是这个家族最宝贵的精神遗产,而只有它会穿越几百年的时光在岁月的风尘中熠熠闪光,永不磨灭!这或许也是无情的岁月给予我们的最深情的馈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