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断来自错误的认知
在古印度的吠陀( Veda )教学中,有一则富有启迪的小故事,非常适合用来诠释我们对偏好的执着。故事是这样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挑水工住在印度的一个小镇上。他有两个大水罐。他每天都会用一根担子挑起这两只罐子,架在脖子上,走很远很远的路,从主人家一直走到小溪边,把罐子装满水。在这两只罐子中,一只水罐有道裂缝,而另一只则完好无损。每当他返回主人家时,那只完好的罐子总是盛了满满的水,而有裂缝的罐子却只剩下一半的水。
就这样一直过了两年。每天,挑水工只能挑一壶半的水回到主人家。可想而知,这只完好的水罐因为自己出色地完成了使命而引以为豪。而另一只水罐,则对自己的不足感到羞愧,为自己只能完成一半任务而感到难过。
有一天,两年来一直自认为是个失败者的水罐终于鼓起了勇气,在小溪边对挑水工说:"我感到十分惭愧,所以想向你道歉。"
"为什么呢?"挑水工问:"你为什么惭愧呢?"
水罐可怜兮兮地说:"过去两年里,由于我身上的裂缝一直都在漏水,所以每次到你主人家的时候,就只剩下半罐水了。你工作那么辛苦,但却因为我的瑕疵而白费了一半的力气。"这位有着多年人生体悟的挑水工替水罐感到惋惜,他充满怜悯地说:"等下我们回家的时候,我希望你能留意一下路边的美丽花朵。"
果不其然,当他们返回山上的时候,裂罐真的看见路边长满了美丽的花朵,这减轻了它内心的痛苦。但是到了小路的尽头,它又开始自责和不高兴了,因为一路上水又漏了一半,于是它为自己的失职再次向挑水工道歉。挑水工对它说:"你有没有发现,这一路上只有你的那边才有花朵,而另一边却没有。那是因为我早就知道了你的瑕疵,然后为己所用。我在你那边的路上撒下了花的种子,每当我们从小溪边回来的时候,你都浇灌了花朵。两年来,我一直都在用这些美丽的花朵装扮主人家的餐桌。如果你不是你现在这样的话,就不会贡献这份美丽,为主人家的屋子增添光彩了。"
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有裂缝的水罐"。也许在别人或我们自己看来,我们好像有某些瑕疵,但这都是认知上的错觉。这些瑕疵说不定哪天就成为了滋润他人生命的奇妙天赋。一朵花,需要有阳光、空气、水和土壤才能成长。但是,它不会因为自己无法提供这些元素,就认为自己不完美。它知道,自己和这些元素同为一体,它们会支持和滋养它。正是带着这样的觉悟,它才会茁壮成长。只有当我们在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建起一堵分离之墙时,我们才会看到自己的瑕疵和不足。我们随时都可以享用那些养分、富饶和幸福,是我们自己剥夺了自己的权利。尽管我们有能力去爱和欣赏世间迥异的人们,但我们却拒绝这个事实,因为我们就像那只裂罐一样,认为自己没有这种能力。然而,哪怕是有裂缝,也可以成为一种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