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培养学习兴趣是基础
第二:减少家长和教师监督依赖,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关键
第三:面对问题,父母如何做更有效
第一:培养学习兴趣是基础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导师。只不过家长没有具体重视而已,如果孩子由于知识的膨胀及难度的增加,如果不与时俱进灵活改变学习方式,那么阶段性或长久成绩就是提不起来。作为学生,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自然就慢慢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出现所谓厌学的现象。要想让孩子步出厌学的怪圈,要想使孩子的各门成绩逐步优异,作为父母的我们应先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始,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基础,慢慢让孩子爱上学习,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进入到学习状态,这样就进入了学习成长的良性循环
第二:减少家长和教师监督依赖,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关键
我们的孩子是如何失去学习兴趣的呢?仔细思考一下,不难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瓶颈就失去了学习信心,感觉课程很难自己无法解决而放弃。这些实际上都是孩子没有完全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还停留在仅仅依赖于父母或教师监管下的被动学习,由于知识的膨胀、难度及灵活度的加深,而这样的状态偏偏是不再可能有效提高孩子阶段性学习成绩。既然抓住了这个变化的关键特征,那就不应该完全依赖父母和教师的监督来学习,而应该积极主动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感兴趣的一件事,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成绩,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思想与学习路线
第三:面对问题,父母如何做更有效
作为父母,应该在孩子入学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对各门功课的学习兴趣,逐步减少孩子对父母的监督式学习的依赖,逐步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就要和孩子一起去探究式学习,查阅资料、相互交流、讨论,辅助学校教学促使孩子对各门课程产生初步的学习兴趣,虽然说的容易、做的难,但是为了孩子未来的一生做好引路人,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伟大的事情,也是父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要学会逐步放手,减少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被监管意识,促进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逐步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孩子具体情况,合理节奏的逐步进行,不可急功近利,或者一步到位完全放手,或者阶段性没有达到自己所谓的优秀目标后焦虑又全程监控,也就是“大撒手”或“大包揽”思想,都是不可取的。
一开始就要帮助孩子分解大目标,树立阶段性小目标。必须有阶段性小小的理想,有了理想正能量牵引,孩子才会永远向着理想的方向前进!前进!再前进!进而逐步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孩子有了学习的初步动力之后,就会不用父母监管而自主学习。父母需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内动力。作为中学生,对动力的认识还不深刻,需要父母逐渐引导,这时候,父母与孩子的时常沟通非常关键,先从与孩子的谈话中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然后再仔细分析孩子的想法,纠正孩子的一些错误思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讲一些道理。孩子自然而然就可以从父母所讲的道理中找到学习的目标及方法,产生内动力,进而将积攒在身体里的能量发挥出来,渐渐地,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爱上学习,学习步入良性循环
父母让孩子产生学习兴趣的另一种方法是经常寻找孩子阶段性取得的亮点,让孩子分享成功的喜悦,孩子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就会更积极去学习、自主去学习,学习成绩必然会产生螺旋式上升。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要付出自己的汗水,孩子学习也是一样的。父母要不间断鼓励孩子不断专注努力,用孩子付出努力之后取得的成果与他自己之前的成绩相比及时找到亮点分享阶段性成功的喜悦,只要比以前的自己进步了一点点,就证明自己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这里必须指出一个父母都不可避免非常容易产生的焦虑点,那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历程是不同的,父母一定要阶段性正确看待自己孩子取得的成果,如果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比他学习优异的孩子相比,这样只能逐步挫败孩子的自信心,逐步让孩子产生厌学的现象,多让孩子与以前的自己比一比,如果出现阶段性问题,必须批评指正。但是他只要付出了努力,自己意识到了进步,那么就会更加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更有学习的动力,进而对学习产生更浓厚兴趣,也是我们父母想要的结果
总之,父母的陪伴、引领、鼓励从亲情这个不可替代的角度一定会为孩子提供更大的精神支柱,可以缓解孩子阶段性产生的负面情绪,当孩子有了好的心态,慢慢就会使用客观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得与失。就像有的孩子一样,平时的成绩在学校不突出,但是下一次考试成绩总是一次比一次好。最关键的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以此梳理学习的成功的经验,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那么,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加倍努力,让自己一次又一次获得成功,孩子学习的劲头也会越来越强,最终必然会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