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本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吃》,雅舍系列书很多,先只读了这一本。梁先生文笔清雅,雅舍系列皆为经典,为何第一本选这本读,首先是这书的书名吸引人,对于美食,读此书纯粹解馋。其次,对像我这样从来没去过远方的人来说,异乡的人间烟火,又怎么会没有吸引力呢?
《雅舍谈吃》分故都佳肴、四海珍馐、人生真味三辑。通俗说,故都佳肴,也就是北京城里的有名的没名的特色名吃,像豆汁儿、烤鸭、满汉细点等等都是有名的老北京风味,是地地道道的京味美食。但如饺子、酸梅汤、烧羊肉、烤羊肉各式多样的虽在除北京外也可吃到的菜肴却在梁实秋先生的笔下充盈着浓郁的“京味”实在会让读者觉得自己此前所食实在有些“不正宗”。又或者,在这辑里,有的美食,梁先生着重强调其“特”,也即除了北京城所吃,别处的总是失了味,笔尖所触,仿佛将其滋味带入舌间。譬如,人人皆知的“豆汁儿”,须得就着那腌萝卜丝咸菜,其特有的酸烫辣,让故都人怀恋,让异乡人难忘。此类美食种种,难以枚举。北京许多美食举世闻名,许多有名的菜肴对我们而言是新奇的佳肴,可对北京人而言,这些家常便饭是包裹着浓浓的乡思啊。
其二辑,四海珍馐。既是四海,美食自然不拘于北京或北方一带。又如,八宝饭,听着常见,现在的市面上也多卖,却不如书中描绘。八宝饭的糯米要烂,桂圆肉不可缺,美国的葡萄干,银杏去苦味,红枣干李子,豆沙一大碗,红丝青丝用于装饰。当然不止,正经做的时候,要大碗底上抹油,将莲子桂圆肉等铺好,再放糯米等,上笼去蒸,最后,再翻扣盘里,浇上稀释的冰糖汁,放几颗红樱桃,配上小碗小匙,这才算是八宝饭。这辑里的珍馐,或甜或咸,或南或北,或家常或奢侈,既无比较之意,也无高低之分,却都是人间美味。总之看这辑时,总有一种立刻去游览全国吃尽人间的冲动。
人生真味,则是《雅舍谈吃》的第三辑。在我看来,最后一辑的内容要比前两辑深,从世间美食到世间百味,其中的桥梁便藏于这一辑中。吃肉喝酒谈人生,不论在日本还是美国,中国的美食自有自己的韵味,许多的小辑,或深或浅,读来都有自己的味道和感触。不仅,对我来说,其中的一篇“萝卜汤的启示”最有触动。说,探求排骨萝卜汤的秘诀,是多放排骨,少加萝卜,少加水,听似无意,细琢却有深意。人生如此,看似征途漫漫,实则沧海一粟,多做“排骨”增加人生的浓度。要言中有物,少说废话,人生虽短,但总可以多做些如“排骨”一样的实事,和汤里少加萝卜少加水是一个道理。
我自离家求学以来,吃家里饭的机会少之又少,外乡的食物并非不合胃口,而是不合心意。有时想念妈妈做的一碗鱼汤,有时又想吃奶奶的咸鸭蛋,即便从家里邮过来,总也不解馋。近遇《雅舍谈吃》,深以为然,梁先生所写美食,即解嘴馋,也解心馋。总盼望着回家的日子,就算想着最普通的吃食,心头也是满的。
《雅舍谈吃》里故事很多,从怀恋故土,到人间至味,再到人生真味。大千世界,吃食很多,吃法很多,最至真至纯的味道便是,“爆竹木门后,碗筷家人前”了。尘世纵有千般好,唯此人间烟火可提耳, 这份烟火浓情,不如见书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