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书架的时候,掉出来一张贺卡,封面是立体的玫瑰花,內夹一封信,这是今年老大生日的时候我亲手制做的礼物之一。
我清晰记得姐姐拿着信时五颜六色的表情,错愕同时掠过一丝欢欣,她第一次收到信,我猜想她第一反应老妈是不是要变法儿的用文字来说教了,我温柔的揉揉她的头,粲然一笑:“生日快乐,宝贝。”她才收起猜疑的眼神,安然转身躲房间翻信去了。
突然怀念起曾经书信交往的年代。书信,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载体,它的原始功能在这信息化的浪潮中几乎消失殆尽。尽管如此,我依旧记得我收到第一封陌生来信时的欢欣鼓舞,就像即将走进另一个奇幻世界,一个独属于我的秘密花园。
初一的时候流行交笔友,写信给另一所学校同年同班同座位号的素未谋面的同学,如果对方回信,表示愿意与你交友,彼此就可以通信往来发展友谊。我的笔友也是个女生,我先收到她的交友邀请信,当时班上已经有好几个同学交到笔友,令人羡慕不已,拿到信时我心里美滋滋像绽开了的朵朵鲜花。
一封封信,就这样架起了两个少年的心灵桥梁。它饱含了多少次翘首等待,收信时的欢天喜地。我不用火急火燎的回信,先找一个安静的山花浪漫之地,小心翼翼的拆开信封,细细欣赏她经历的每件事,品读她字里行间透露的丰富情感。有时分享的是沿途的美丽风景,她的字如温柔和煦的春风;有时吐槽社会的无情现实,她的字如坚硬有力的铠甲;有时她在倾诉家庭和学校的趣事,那字一定如活泼自由的鸟儿…我们能读懂彼此的字迹,喜怒哀乐跃然纸上,意犹未尽。
如今电子产品普及,电子屏幕呈现的字眼总是比亲手写的字少了许多温情。写信时我可以挑选各式各样的信纸,有古色古香的,有动漫的,有素雅的,有影视剧的,有平滑的有粗糙的,每张纸都有它独特的气味,贵一点的带着香味。写信时反复闻嗅和轻抚,拆开信触摸时的刹那甚至会让你起鸡皮疙瘩。
我会慢慢写,句句斟酌或洋洋洒洒,工整的写下给你的回信,一笔一划都代表我最坦诚的情意。再贴上精心挑选的邮票,反复检查信封是否粘牢,抄写的地址是否正确,才放心的投入邮筒,然后在枯燥紧张的学生生涯中静静等待下一封回信。
“展信佳”“见字安”“见信如晤,谨望君安”…这些短语是我在校园生活中有滋有味的一笔,如今和邮筒邮箱一起消逝在时光的隧道中。现代人的通信便捷,敲敲键盘信息瞬达,朋友圈也能展现多姿多彩的生活,但那个最真实的自己似乎都被包裹着,内心的孤独无从倾诉。
望着窗外,幻想着有只白鸽衔着一封信飞进我的房间,向我展开远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