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伯利纳依据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差异,将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新手阶段、熟练新手阶段、胜任阶段、业务精干阶段和专家阶段。叶澜教授从自我更新取向角度把教师专业化分成五个发展阶段。即“非关注”阶、“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和“任务关注”阶段。
无论是从伯利纳所说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角度,还是蔡澜教授的自我更新角度,钟杰老师都已经发展到专家阶段或者任务关注阶段。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从事班主任工作30多年的老教师,却依然保持着一年出书1-2部,未脱离教学和班主任一线,仍然是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手上有活、脚下有力的优秀教师,这其中有什么秘诀呢?我们一起来揭秘。
钟杰老师也曾经做过十余年的中层领导,但是在进行了自我分析后,她毅然辞掉了中层的工作,专心地、专业地做起班主任来,用她的话来讲,首先这源于她对做班主任和一线教师的热爱。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此话既适用于学生,更适用于老师,有了这份热爱,钟老师变得心生欢喜热血靠谱。其次,在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时候,钟老师始终瞄准五个方面进行成长,使得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修养不断提高。
一、关系力
教育学不仅是人学,还是关系学。班主任如果不能与身边的人,尤其学生,建立健康和谐的关系,教育就没有用。杜威在其《民主与教育》一书中提到,教师塑造学生心灵的前提是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我国古代也有“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的说法。古今中外,无不强调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关系力是优秀班主任的首要核心能力。班主任要多读一些关于人性、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以提升自己的人际智慧。
二、管理力
2009年8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总则第二条: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既然“规定”中提到班主任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那么班主任就必须要提升自己的管理力。首先要对自己进行管理,比如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身体,管理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品德。班主任只有把自己管理好了,才有资格对学生进行管理,比如管理课堂,管理学生的行为,管理学生之间的关系,管理学生的价值观。
管理力的提升主要来源于实践,当然,也可以读一些教育管理方面的书籍。但不管用何种模式进行管理,其宗旨都是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是通过管理育人,不是通过管理控制人。
三、沟通力
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绝大多数源于沟通不畅。一个缺乏沟通力的班主任,说话往往很情绪化,仅凭本能表达,只图自己解气,完全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潜在风险很大。
优秀班主任在说话之前,一定会梳理自己的情绪,组织自己的语言,考虑受众的接受程度,用专业人士的态度说专业的话语。那么什么是专业的话语呢?对学生而言,话里话外没有任何暴力,而是客观陈述,真诚建议,热情鼓励。
沟通力还未形成的班主任们,一是可以身边拜师傅,跟着那些“把话说到学生心窝里”的资深班主任学习,也可以阅读一些沟通类书籍,或者购买一些关于师生沟通的课程进行刻意训练,假以时日就能成为一个沟通高手,进而营造出健康和谐、双向奔赴的师生关系。
四、建设力
学校给到班主任一个新班级,如何才能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较强的建设力。首先要进行团队建设,把每个学生都卷到班级管理当中来,进而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和管理力,打造一个执行力强,进退有序的班级。其次要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用丰富的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理,进而让学生的灵魂变得润泽。再其次要进行师德建设,把自己变成一个师德高尚,堪称学生榜样的人师。最后还要进行心理建设,把自己和学生都变成一个情绪稳定、心态平和、内心强大的人。
建设力当然不是一入职场就拥有的能力。它必须是班主任在守住自己的教室和讲台的基础上,全心全意为学生付出,不断历练,不断反思,不断总结而修炼出来的能力。
五、故事力
任何人都不希望被别人一味的说教,况且,一味的说教用途不大。许多学生都把班主任给学生讲大道理调侃为“说正确的废话”,可见讲道理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优秀班主任一般会放下讲道理的执念,而是努力提升自己讲故事的能力。给学生讲自己的故事,学长学姐们的故事,名人、伟人的故事,甚至家长里短的故事。只要是蕴含着大道理的小故事,都可以讲。即便没有故事,编一个故事也成。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教育就在悄悄地发生。
当然,要想提升这五种能力,需要不断地自我提升,不断刻意练习,努力提升这五种能力,争取做一个心中有梦、眼中有人、胸中有度、心中有法、脚下有路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