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中学生的18堂国学课》第十课之君子之道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秦风•小戎》

都说玉是美的象征,不仅如此,美还是德行的象征。自古以来,君子以玉来象征德行。

自西周以来,玉器成为君权神授的象征。在先秦时代,人们认为只有玉堪与君子相称,所谓“君子比德如玉”。自秦以后,传国玉玺成为赋有上天之命的国家政权法定信物。

从玉佩到玉玺,从中国古代贵族生活到国家政治,似乎对玉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一种恋玉情结。

中国古人像崇拜君子一样,有一种崇玉心理。中国是一个崇拜君子的国度,称君子坦荡荡,厚德载物,正所谓“君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君子之道,是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与道德典范。最初之时,它是中华民族的贵族精神体现。

作为没落贵族和文化传播者代表的孔子,将这一贵族精神推广到了知识分子阶层,不断完善,进而推广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至此,从《周易》到《诗经》再到儒家,建立了以“君子”为代名词的推行与整个士阶层的社会道德规范,即君子之道。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当守君子之道,行君子之德。我们应当严于利己,不负青春,不负时代,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愿你我共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