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的《人生》讲的是高中毕业的青年人高加林两起两落的起伏人生。那个年代农村出来的高中毕业生可谓是高知分子,高加林毕业后当了老师,本以为就此可以摆脱汗水与土地的命运。这份教师职位却被村官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顶了去。高加林不得不回到土地上,在这段沉郁的日子里与村里不识字的富人家姑娘巧珍陷入恋爱。在他慢慢接受自己与土地捆绑一生的命运且陷入与巧珍的感情里的时候,当兵的叔父回来光宗耀祖了。高加林作为叔父的侄子,自然就成了权势场上的一颗棋子。高加林被“安排”到县城里成为了一名通讯干事。年轻人怎么还会甘于在土地上待一辈子呢?很快,和巧珍分手,和高中同学城里姑娘黄亚萍谈恋爱。在高加林对这一切满怀憧憬和干劲之时,上天收回了这一切,通讯干事的做不成了,只能被遣返会村里当农民,而巧珍这时候也已另嫁他人了。
第一次看《人生》是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只看到高加林是个负心汉,薄情寡义,追名逐利,最后的结局是他活该并不值得同情。现在第二次看,对高加林这个人物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不管是现在还是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苦过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想让自己过得更好,没有人想一辈子扎根在土地上,何况还是一个受过教育的知识青年。所以,一旦有机会高加林很难不被诱惑甚至冒进牺牲掉自己的爱情乃至良知。但他太单纯太理想主义了,他并不能清醒地认知到他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官场权势较量之间的筹码,别人可以随时给予也可以随时收回去。书中有一段话:
“如果社会各方面的肌体是健康的,无疑会正确地引导这样的青年认识整个国家利益和个人前途的关系。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我国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对于类似社会问题的解决。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当今的现实生活中有马占胜和高明楼这样的人。他们为了个人利益,有时毫无顾忌地给这些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人当头一棒,使他们对生活更加悲观;有时,还是出于个人目的,他们又一下子把这些人推到生活的顺风船上。转眼时来运转,使得这些在高兴的同时,也感到自己顺利得有点茫然。”
造就高加林命运的,不排除有当时社会背景的因素,但是社会各个层面在任何时代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所以当时的时代背景只是一层渲染。仔细想想,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是高加林,只是我们没有缺衣少食没有经历过那个那么艰苦的岁月,谋生的途径和手段也多了,并不是非此即彼,所以我们常常认为自己只是做了跟高加林一样的选择却不认为自己是高加林。比如说,少奋斗几年甚至十几年即一个更好的前途,与一份真挚的爱情且这份爱情双方认知层次差距是巨大的,在被赋予选择权的时候,我想我们大部分还是会选择前者。
很多人的不过是时代的牺牲品,不过是更大的一场游戏里的筹码,高加林如是,我们如是。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选择尽可能地让自己不偏离轨道。如书中所说:“是的,现实是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如果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要离开地球。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