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琴行遇到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子,母亲领着来试上一节吉他课。吉他抱在小男孩的怀里显得那么大,要按标准持琴姿势要求有点困难。
母亲说小男孩看抖音里有小孩弹吉他超酷,所以执意要学。
有兴趣肯定是好事,主动学习最能激发潜能。
老师交了两个音,让小男孩尝试着自己弹,才弹了两下,母亲在一旁坐不住了,不停的给小男孩子纠正姿势,嘴里还不停地说:
你看应该这样按,手指应该放在那,
哇!宝宝真棒,咱们才刚开始学,不着急,
你看,刚刚才给你说过,怎么又忘记了,妈妈都记住…………
我在一旁看着这位母亲都替她着急。虽然她在表扬孩子,虽然她嘴上说着不着急,但她的行动上却给人一种强烈地压迫感……
妈妈已经30左右了,孩子才七八岁,你用30岁的智商与一个七八岁孩子的智商比较,能有可比性吗?但妈妈已然是站在她的角度在看这个问题,觉得这么简单,小孩子却学的那么慢。
我坐在一旁低头看看自己快起泡的手指,心想,当年我带女儿学二胡时的心情与之想比,有过之而非不及呀,大人动动口很容易,但实操起来就知道有多难了。
这位母亲要想让孩子学好吉他,要不就全交给老师,自己只负责回家定时提醒孩子练琴,要不就亲自跟孩子一起学,这样才能亲身体会学之不易。
我们做家长的总在言传,却很少能身教,总在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知易行难, 这就是为什么知道了很多大道理,仍然教不好孩子的原因。
孩子就是一棵树,要长十八年才能初步成才,不着急,慢慢来,拔苗助长只能因噎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