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年论堵
1.1 收拥堵费就是追求车辆数量和道路价值的最好结合。
1.2 逻辑
1.2.1 随意的让人们上路,道路的价值就会贬值;
1.2.2 辟谷认为:道路拥堵是因为人们随意上路政府应该管一管
1.2.3 奈特认为:道路拥堵是因为道路没有形成排他性产权,一旦形成排他性产权,拥堵的问题就可以解决。
1.3 感悟
1.3.1 收不收费?与收到的钱用的什么地方?这是两个命题
2 拥堵费的实践
2.1 征收拥堵费,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路还是路,而不是停车场。
2.2 逻辑
2.2.1 拥堵费筛选的不是贫富,而是需求。比如说一个乞丐,他在需要的时候哪怕借钱也会使用这条道路
2.2.2 实时道路拍卖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拥堵
2.2.3 无论拥堵费用到的什么地方?征收拥堵费能够缓解拥堵。
2.3 感悟
2.3.1 征收拥堵费不是难在技术上,而是难在人们的心里。
2.3.2 道路价值的提高,对穷人也是有利的,但多数的人不理解。
3 公用品和私用品
3.1 私用品的含义是一个人用,别人就不能用。公用品的含义是一个人用,别人也可以用。
3.2 逻辑
3.2.1 一个鸡蛋我吃了,你就不能吃。鸡蛋是私用品。一段歌曲你唱了,我还可以唱,歌曲是公用品。
3.2.2 警察对所有的小偷都是有震慑性。因此,警察提供的服务是公用品。
3.2.3 有线电视和无线广播都是公用品。不同的是有线电视具有排他性。无线广播具有非排他性。
3.3 感悟
3.3.1 牙科医院提供的服务属于私人物品。传染病医院提供的服务属于公用品。
4 灯塔的故事
4.1 两个经济学家关于灯塔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一个认为灯塔是公用品应该有政府免费提供,一个认为灯塔也可以由私人建设来管理。
4.2 逻辑
4.2.1 灯塔可以由私人建设而且收费,他是通过码头停船来收费。
4.2.2 私人开发的五星级酒店。它也附带了很多类似公用品属性的服务。当然,他通过房间的钱进行收费。
4.2.3 政府提供的收费的公共服务。它有两个作用:一是筛选需求、二是经济核算。
4.3 感悟
4.3.1 在大的社会分工精细化的背景下。政府应该拿出更多的服务交给专业人员来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