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这是高中第一节语文课上,老师给出的作文题目。长大了,意味着新鲜,可以做很多小时候不敢做的事儿,兜儿里有钱了,可以买好多以前大人不给买的东西。
真的长大了,翅膀硬了,呼啦呼啦飞了一阵子,发现原来也没有那么多特别想做的事儿,离开了学校的世界,其实也很无聊。每个念头划过脑海,算算成本,想想过程,那颗想要折腾的心就被磨平了棱角。闭上眼睛,睁开眼睛,还是看着家里的天花板比较踏实。于是一个个的周末和假期就在昏睡中度过了,起初还有些懊恼,后来就淡然了。懒。
小时候衣兜里的钱都是零零碎碎的,钢蹦儿哗啦哗啦,走起路来都是优美的伴奏。几毛钱的零食,消费起来犹如买奢侈品一样慎重,那是一种珍贵的满足感。上班了之后,有了自己的工资卡,慢慢地有了一笔小小的积蓄,就放在那里,是一串数字。转入和转出的时候,会收到银行的短信,除此之外,这些钱和我没有其他的联系。无纸化消费时代,出门只要带着手机就可以解决一切消费问题。超市里买一瓶水的价钱能够买下好多包小时候爱喝的饮料,花钱的时候却没有那种心动的感觉。
其实长大不好玩儿。
有好玩儿的事,那就是造个小人儿出来,看着他慢慢长大。
他哭了,就想起我小时候哭得眼泪鼻涕满脸的样子,一面心疼,一面好笑。他笑了,眉眼都挤在一起,像极了我小时候坏坏的样子,有再多的烦心事,瞬间就烟消云散。他从一个小小的身体长大,会抬头了,会翻身了,会爬了,会站了,会走了,会跑了,突然就会叫妈妈,扯着我的衣服自己找奶吃。会哭,会笑,会委屈,会耍赖,原本以为只是一个小猫小狗一样的生灵,原来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感知这个世界——爸爸妈妈吵架了,他会害怕,会一动不动趴在我的肩头。被批评了,他会不高兴,会小嘴瘪起来,用表情和眼泪表达自己的不满。这就是智能啊!
我心里有一句话,说出来有万斤重,且没有退路:
“你如果不能从你爸妈那里真正独立出来,那就离婚吧。”
从两个家庭开始打交道的那天开始,我大概已经隐约有了这个念头,彼时我们遇到的生活琐事不多,彼此的冲突也很少触及本质,两个人几乎不会将问题进行这般理性的思考。然而长久以来,在不休的争吵之后,我总是在想,为什么似乎每次都是在吵同样的问题,可是下一次还是会吵?
很累,也很灰心,直到我慢慢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婚姻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说是情感和利益的共同体。当利益不能达成一致,甚至被对方一再背叛的时候,感情的有无好像已经不再重要了。况且,利益的天平本身就受到感情的支配。
一个人一辈子,总要从自己的原生家庭脱离出来,组建自己的新生家庭,同时也是为自己的下一代营造原生家庭。感谢我的一个同学,用清晰的思路把这个逻辑梳理了出来。独立与感恩,并不矛盾。面对生养自己的父母,我们当然需要感激,需要扶持。但是,当自己的家庭需要的时候,必须毫不犹豫地为自己的家庭成员站出来,立场坚定。我知道这很难,我自己也很难做到,但我必须做到。
一岁半的小孩子,哭闹几天就可以断奶,可三十多岁的大人要“断奶”却太难了。
这个矛盾不解决,横亘在我面前的未来就是无休止的争吵与谩骂,还会夹杂着眼泪、委屈、不甘、怨恨……种种负面情绪充斥在家庭里,原生家庭的氛围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我不敢想象。
我曾经也迷信过“心灵鸡汤”式的毒药,想要拥有不凑合的人生。然而真的不想凑合的时候,还是要三思而后行。无非是衡量利弊:
离婚,独自带娃,经济上压力很重,自己精神上相对比较轻松。要考虑单亲对于孩子的影响,父母的心理承受能力。
不离,一起带娃,经济上负担小,但是总是争吵,会让自己精神上长期抑郁。家庭氛围不睦,对于孩子也会有不良影响。双方父母也会不断为我们操心痛苦。
暂时,我无法取舍,也不想轻易做决定。冷静一段时间吧。
无论怎样,肩上的单子不会轻。人生啊,原来就是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