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今年73岁,母亲71岁。
晚餐后,父亲打来电话说,儿啊,你开始打了我电话吗?我说没有啊,心里就有点惴惴的。有日子没打电话回家了。可父亲接着说,告诉你啊,你娘出走了。我一听就问,你们还在吵架?
我的猜测自然是准确的,我了解他们,至少也有三十年了,甚至更长时间。父亲絮絮地说了原委。果然是吵架了,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事。不过是院子里某叔叔生了孙子,一个说要去喝喜酒,一个说,当年我们嫁女娶媳妇时他们都没有来的,坚决不去。然后就此事进行了一场争论,到后来,不知争到了什么地方就转了话题,就到了这个离家出走的结局。
这样的画面,我不想也是会在脑海中映射的。记忆中最早的一次,前几天的日记里写过,是在小学二年级吧,一个晚上,母亲和我说,要去外婆家,我提着煤油灯,特高兴地就跟着走,才上了一个坡呢,让人拦住了,说,傻瓜,你爹妈那是吵架了。当时的那种心情,印象特别深。心里突然就失望得不行,原来去外婆家是假的,为什么要骗我呢。从此对离家出走这事就万分不屑,更不可能去实施。
事过三十多年,他们依然在表演离家出走的戏,而我,成了劝架的那个角色,象当年的我爷爷一样。
我认真地或是假装认真地听着,还没听完,那边母亲的声音来了,只听父亲说,我在和你女儿讲啊,我不管你这事了,然后,电话就断了。
看来,没有了娘家,离家出走的戏是不好再续下去了。那么,离婚的戏也是没法演的了。我就静待明天吧。
可母亲电话打来了,边说边哭,开口就说,娘和你说,我一不去你那里,二不去你弟弟那里,我自认为这些年,做为妻子做为母亲,都是成功的。我做到了我所能做的,问心无愧,现在,我要顽强地活下去。我会去找一份工作,自己坚持着活下去。母亲老师当的,有后遗症了,什么都上岗上线的。
我笑着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在家养老就行了,你到哪去找工作啊。你不是有工资的吗?她说,那你莫管。自然会有工作的。
我说我已经知道你们吵的是什么事了。你们商量着就行了啊。你们吵架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还不全是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到无法收拾。离家出走也走了,保证书也写了,离婚也闹了,过几天又在一起讲历史故事了。你们就省省吧,先睡觉,想一下真的要不要去喝那喜酒。别再大晚上的出走了。那边还在说些什么,我也懒得理了。
一辈子的相爱相杀,乐此不疲。
第二天早上起来,打了五个电话都没人接。中午,母亲用她的手机发短信来了,让我打电话过去,说是可能让孙子玩游戏时设置成静音了。再打,还是没人接。母亲又发短信来,说现在父亲在手机边,让我再打。打了数个后,终于接了。
我说母亲的性格现在和从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你就由她吵吧。父亲说好。
我说,她不想做家务,你就让她找人聊天去吧,她心情不好,你就任她说几句吧,父亲说没和她一样呢。
我说,你们现在反正也没有喂猪,就让她喂鸡吧,不要嫌脏了。父亲说好。
我说,你不是说要将外面那间小屋做成洗衣房吗,干脆一次性将那里修好,再设计一间房出来专门做洗澡堂吧,我暑假回来就给你买太阳能热水器。他说好。
我说,你们就只种点菜,你继续挖竹鼠玩就是了,生活不要操心,不要节省。别让娘老往山上去挖笋子什么的了。他说好,没有做什么事。
我说我们家你就不要担心了,过得不错的。弟弟那里,不要去挑剔就行了,他们也不容易。父亲说,我没有过问,管不着就不管了。
我说那你们要注意身体,吃的每次多买点,放冰箱里,不要省钱了。父亲说好。
我说,那我挂了,父亲说好。
突然间眼睛一酸,泪流成行。
就这样,我的父母,现在成了向我哭诉的孩子,成了要我劝架的孩子,成了要我絮叨叮嘱的孩子,成了要我安排生活的孩子。成了盼望我回家的孩子,成了怕我批评的孩子。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啊,成了你的监护人,你的守护者。
#简宝玉日更打卡#第2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