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政绩考核作为推动发展的指挥棒,必须与时俱进,以科学精准的考核体系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局限
长期以来,GDP增长率作为政绩考核的核心指标,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一些地方为追求GDP数字增长,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恶化。这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考核方式,已经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传统考核方式过分强调经济指标,忽视了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一些地方出现了“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怪圈,统计数据失真、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这种考核导向,不利于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高质量发展考核的新要求
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立多维度的考核指标体系。要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转化为具体考核指标,既要考核经济发展,也要考核社会进步、生态改善、民生福祉。例如,将研发投入强度、科技成果转化率等纳入创新考核,将城乡居民收入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纳入协调考核。
考核指标设计要体现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建立以质量效益、创新能力、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等为重点的考核指标体系,既要有定量指标,也要有定性评价。同时,要注重差异化考核,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特点,设置各有侧重的考核指标,避免“一刀切”。
三、构建科学考核体系
建立分类考核机制是科学考核的重要保障。要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对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实行差异化考核。对经济发达地区,要加大质量效益、科技创新等指标的权重;对生态功能区,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考核。考核结果运用要形成闭环管理。要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问责追责等挂钩,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对考核优秀的要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要约谈问责,真正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探索完善。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不断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创新考核方式方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通过科学精准的政绩考核,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