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剧透哦~~)
导演应该是偏爱西尔莎·罗南的眼睛,每个定格特写,都像要把人吸进去。我记着我有见过这双眼睛,浅得几乎无色,好像没有焦点,又好像充满忧伤,似乎单纯而迷茫,又似乎温柔而坚毅。
有人说西尔莎·罗南是面瘫萝莉中的战斗瘫,从《赎罪》开始。有的人啊单是那样坐着就是一出戏,一看她的眼睛你就能感到力量,或挣扎或安慰,表情反而变成了次要。如果世上有天使,那她的眼睛一定也是这样的淡蓝色,会让人觉得有共鸣,愿意去相信。
(以下是剧透的分割线)
她就是个普通的爱尔兰女孩,没有耀眼的外貌,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一技之长,在家姐的安排下跟随移民潮搭上了去纽约的客轮。她内向羞涩,不能融入纽约的时髦,像每一个初到异乡的人一样,对未来的迷茫加重了对故乡的思念。
不熟悉的生活方式,不熟悉的人,甚至不同的语调都会让人寂寞。忽然听到家乡的歌曲,先是不确定而后潸然泪下,纵使那么大的感情起伏,女主也只是眉头微动,不刻意的表演更打动人心。
也许是意识到家乡已遥不可及,不如将她深埋心底活出自己的精彩。影片的节奏明媚起来,女主在当地结交了好友,努力工作取得了同事的信任,通过上夜校提高自己,也欢快得谈起了恋爱。有年代感的画面和明快的基调让两个年轻人互相包容的恋爱尤为浪漫。
图片来自网络
天使应该有一双体会人间疾苦的眼睛。她不用很漂亮,但是让人一看就能感到安心。她不用很明亮,但是让人一见就能感到温暖。她是欲说还休,情不自禁地想要信赖;她是兼容并包,你的情绪她都能够体会;她是坚毅果敢,任何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她也会迷茫也会痛苦,会在家乡和远方之间摇摆不定,在安定和责任之前犹豫不决。有人说幸好她回到了布鲁克林,没有背叛。我倒觉得她只是做出了选择而已,选择不论对错好坏,在动荡的时代有很多身不由己,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无论哪种选择,都是她的成长。
影片最后,她像当年帮助她的人一样,为初来乍到的姑娘点拨踏上异乡的道路。她再也不是带着惶恐和迷茫来到这片土地,也许前途依然未知,但她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
真的是大爱西尔莎·罗南在《布鲁克林》中的扮相,爱尔兰田园风光和纽约的摩登场景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是长裙也有着各种不同的演绎。她在片中身材丰满,肤若凝脂,美得一点没有攻击性,就像是身边刚入社会的姑娘,内心挣扎,前途迷茫,甚至怀疑为了这个角色刻意增肥,到达这种普通的效果。
面瘫也需要功夫吧,瘫得符合剧情符合人生就是真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