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的如果】
5月5日,第一次村庄徒步,从开始坚持到最后,全程具体公里数不知,我猜六公里。
出发前,为了调动如果的积极性,我跟他说,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约会,我们去参加一个探险活动,我们将作为一支先遣部队去探路等着以后带上老爸和老弟再一起去。事实上,真的是一条没有提前设计的路线,也是一次非全家出动的活动,而我俩需要这样单独的行动。
这一次,我没有做提前的心理建设,倒是如果先问了起来:要是自我介绍的话,我怎么说啊?我轻描淡写地说:就按照你以前的方式简单介绍一下就行啦。说完,心里暗自感慨:真是个心里装事儿的小屁孩儿啊,像他妈没错。
参加本次村庄的一共九组家庭,不管大人还是孩子,对如果而言,都是陌生的,除了他妈以外。为了能让他尽快地融入小孩子的朋友圈,我刻意向他介绍了先到场的六六、子曰和悦悦,然后稍稍后退几步观察他的状态。我看到他跟着他们爬上爬下,始终有一些距离,有时闪过略微的尴尬但表情并非僵硬,显然他也在尽自己的努力融入其中,用自己的方式:装作旁若无人地背诵《水调歌头》,我知道,他想吸引别人的注意,但是未见成效。大人聊大人的,小孩玩小孩的。于是,他一人爬在高处自顾自地放空。之后,他找我要口香糖吃,我趁机说,他可以分享给另外三个小朋友。XN提醒我,孩子是否愿意分享由着他自己来,大人尽量不去干预。尽管我是想帮助他达成连接,但觉得XN的话也是有道理的。也许是我下意识地不过多地去关注他的处境,反而他也不觉得自己在圈外。到了集合的时间,他听到XN村长的呼唤,立即做出了配合的反应,跑得挺快,冲在前面,那是一种奔放的态度,真好。
养育一个孩子,需要动用一个村庄的力量。我深谙这句话本身未曾言明的意义,可切身的体会是在真正的行动之后才得来的,我将其解释为知与行的相互照见。追随如果的身影,我看到了他的许多面,都不是我自以为熟识的样子。
第一部分:自我介绍。
村长召集所有人大手牵小手围成一个圈,要求大家以“你好,我是谁,很高兴认识你”的句式完成互相介绍,有意识地想让大人与孩子之间建立平等尊重的认识。整个过程中,我看他听得相当认真,轮到他介绍时,语言表达清晰,比我想象中还要大方许多,真的比我稳。
第二部分:路线探索与游戏设计
这是一次知行生内部的行走,村长把选择线路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九个孩子都将成为小村长,共同发现并确定路线走向,大人负责跟随确保安全。
行动开始,如果就跟着村长队伍前去探路,很欢快地跑来跑去,有时候冲到队伍前面,有时候不辞辛苦地折返回来告诉后方人员前面的路况,丝毫没有记挂妈妈身在何处,而我也完全不担心他不在我视线范围内的安全。共同体里的孩子都是自由生长着的,孩子是所有大人的孩子,父母是所有孩子的父母。
很快地,就到了一个很大的休息平台。XN村长组织小村长们原地休息,拿出纸笔设计路线或者游戏。到了这个环节,我知道,是如果不擅长的。我故作不以为然地直接递给他纸笔,同时,为他松绑:“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随便画。设计路线的话,你想一下刚才我们经过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些什么……”他迟疑,左右观望了许久,终于落下了笔。对他来讲,下笔很难但他做到了。尽管他画的一级级台阶更像是一块块不平整的转头,道路两旁的那些茂盛的树木更像是一个个胖蘑菇,但我深呼吸之后,诚恳地对他说:我看懂啦。那是我们这里的大平台吧,大平台周边的树少了些。他心领神会地加上了一棵。好的,你觉得可以了咱就收笔吧。那一刻,他如释重负,我仿佛听到他内心长吁一口气。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喜好以及擅长与否,我能提供的支持是理解与等待,相信他总有一日能无所顾虑地画出他心中的风景。村长适时组织小村长们搭伙玩游戏,这个环节为孩子们提供了互相熟悉的机会。很高兴的是,如果最终愿意去尝试结伴玩新游戏,并跟随着伙伴们跑进林子深处去跟这次咱村里唯一的叔叔学做弓箭,还找了根树杈想创意地制作一把弹弓。在林子中穿梭停留的孩子们,在与自然亲近的那一刻就像是一个个精灵,不由地让人心生感叹:要是一直那样快乐下去,该有多好。
继续前进。大家步频不同,行走的队伍渐渐被拉长了。途中,总少不了大人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对话或故事发生。
XN阿姨看见了走在我前头的如果,他俩并行着聊了一段,听他们谈论梦想,谈论如何接近梦想,第一次感受到他与人交流建立连接的愿望。
一群孩子玩健身设施,听到整队前行的指令后,如果迅速地做出了反应,谁知,他没走几步就一脚踩到青苔后滑倒,屁股摔地上后不到两秒便利索地爬起像是啥也没发生,就连尴尬表情也是转瞬消失。我问疼么,他说不疼。我说你动作敏捷啊,摔倒后爬起的动作很迅速很连贯,他说对,就像我们第一个共闻里的小女孩那样。稍顿片刻,才反应过来,他说的是那个短道速滑起步失利的小女孩最后得冠军的新闻,哇,这你都记得。他得意地说,当然啦。第一次看到了他在外面对突发小状况时的自我调整及积极应对。
好像发生在孩子之间的故事,大多时候是由吃或玩引起的,我想到了与如果有关的以吃为主题的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主动跟子曰要糖吃。
在我的既有印象里,如果是一个不太主动的孩子,就算遇上别人有好吃的,很多情况下都是呆在一旁看着其他人分食或是等着别人招呼他。这一路,与子曰之间互相分享了几次食物,像是由美食建立了朋友之间的连接,当听到子曰说他爸爸那里还有两颗糖他要吃的时候,如果说他也想吃糖。我说,你可以试着跟子曰去要,假如他有两颗糖的话,能不能分你一颗。话音刚落,他便跑向了子曰。只见他摊开一个手掌,伸向子曰,说:子曰,你能分给我一颗糖吗,要是你有两颗的话。遂愿了,顺利吃到了糖的他欢喜地跑到我身边,一副甜滋滋的表情。那只摊开的小手分明是一种敞开的心态,我告诉他,你主动表达愿望的行为真的很赞。
故事二:跳跳糖,你要么。
我的包里随机地放了三包跳跳糖,路上只分给了身边的子曰、悦悦还有如果。走到民国邮局那儿,大家原地休息片刻,子曰吃完了自己的那份,还想吃,就从悦悦那里要到了一点,又跑到如果这里抠了一点。此时的安安与沁沁表示也想吃,两个稍大些的哥哥姐姐都没有尝过跳跳糖。一时间,很多双眼睛集中在了如果身上,我问如果:你可以分给他们尝一下么?如果不作声,看看自己还剩的那一点,又看看眼前的大家,不置可否。我看出了他的犹豫,可还是在争取说服他,直到他同意。他轻声地对经过身边的安安说:安安,你要不要吃糖?声音特别小,安安没听见,我便帮着喊住安安询问,安安说他不要了。随后,我瞥见了如果的不自在,还有些局促。没吃到跳跳糖的孩子转眼已经被别的食物吸引了,可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带着成人为了避免不愉快而去顾全的本能介入了孩子们的世界,忽视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我摸了摸他的头,说,你自己吃吧。
寻路返程的过程中,如果也有觉得疲惫的时候,但他自己克服了困难,并以他从六六那里学来的新游戏与我边走边玩,我们嘻嘻哈哈地走到了终点。那是一次美好的徒步体验,移动的村庄终于在如果小小的内心有了初识的模样,那些发生在村庄里的故事是所有村里人的故事。
我与如果,后来,仔细地盘点了我俩当天的种种表现,我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爱的拥抱,我为他骄傲,也为自己没能在跳跳糖事件中更多地顾及他的感受而抱歉,他说没关系,他说那是愉快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