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俩像已商量好,都要买房了,原因是这二家娶媳妇已提上日程,非到城里买房不可。
人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并不和睦,在事上好像还能过得去,没起什么大矛盾,至于小疙瘩,那是早已挂在心口,没到顶火的时候,这兄弟俩,倒是碍着父亲独自养大他俩不易的份上,不想让父亲为他们操心,也就还过得去。
这几年,外人直夸二哥洋气了,是村里头号致富的,豪车配别墅,儿子牛高马大,开起豪车来,那是一个牛气冲天。而大哥,可没这么阔气,还是住着之前的二层楼,相比之下,没一半二哥的阔绰,儿子倒是健壮,个子却只有一米六几,是个高考差一分的落榜生,几年来郁郁寡欢。这一来,二哥更摆阔了。
这日,正碰上卖房的凯哥,他做生意可是有一手的,是飞出山沟沟的第一批人。他前脚未进村,就嗅到了兄弟俩要买房的商机。
开始凯哥闭口不提卖房的事,一下车,就打开后备箱,把常备的礼品提开,提出这次特备的大包大礼,直往俩兄弟家去。
这一来二去的,经凯哥无意间时不时的宣传,兄弟俩都被他蛊惑了,各自选了不同的日期,前去看房。
二哥自然选择了相当不错的新房,差不多二百平方,在繁华地带,靠近游乐场,靠近公安局,装修新潮,家具豪华,儿子那是一百个满意,可以想象日后连亲家也会逢人必夸,女儿找了一个富人家。
而大哥,见附近新房没好地段,有好地段却没好环境,几乎都是娱乐场所,于是果断在凯哥的推荐下,选了靠近市图书馆的二手房,加上那儿住户几乎都是教师,这令大哥高兴不已。
不几年,大哥二哥二家都讨上了媳妇,后又生了娃。
这日,正是父亲八十大寿,前来祝寿的亲朋好友见到俩兄弟红光满面,对客人盛情款待,纷纷赞叹,还是兄弟亲如一家啊。
在另一席,凯哥敬酒祝寿,老人却端起酒杯说:“那年若不是你想得周到,让他俩选了适合自己的房,让我那喜欢惹祸的小孙子挨着局子住,让我那大孙子住进书香楼,他们是不会当上公安系统一员,是不会走上讲台的。”
凯哥一听,忙起身相迎,说道:“大伯,当年要不是您拿自己的血汗钱,让我还了高利贷,又给我铺垫事业之路,就没今日的我,何况这买房的事也是您日常说的要择邻而居,以动制动的力量时常是无形的,小到针尖,大到顶雷。”
午后,大家拥着老人端坐中间,只听摄像师大叫一声:“西瓜甜不甜?”大家齐声应道:“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