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寻常》是康多莉扎·赖斯博士所著的自传,这位美国政坛的风云人物在这本传记中充满温情地回忆了自己的成长岁月。不同于一般人物成长题材的作品,赖斯博士在这本书中深情地讲述了父母在她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展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看过此书后才发现成就赖斯的不是她的平权手段,也不是她在政治上的卓越成果,而是一个博爱的家庭所传承下来的教育思想。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赖斯的认知是她的政治成就,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非裔国务卿,美国政坛的铁娘子,我以为她的自传会是一部成功人士的心酸奋斗史,旨在教育他人如何获得成功,但其实赖斯博士所述很多都是她成长过程中的家庭琐事,而正是她父母给予她的这些家庭教育,才是赖斯成功的根源所在。
赖斯出生在美国种族隔离最严重的伯明翰,但从她祖父那一辈开始家族中就十分重视教育,她的父亲继承了她祖父教育布道的方式,以教区牧师的身份在那个年代、在种族隔离最严的地区,通过自身和身边朋友的努力,尽可能多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父亲的率先垂范也对赖斯的教育观产生了重大影响,抛开她政治家的身份,她还是斯坦福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教务长,改革了斯坦福的本科生教育并改善了其财政状况,可以说赖斯的成长故事是高质量家庭教育的典范。
赖斯曾说,任何可以称得上是教育机会的事情,她的父母都会要去试一试,或者说是让赖斯试一试,他们相信教育是一副盔甲,可以帮助她抵御一切,甚至可以抵御伯明翰乃至整个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而她的父母也确实为她创造或赢得了每一个教育机会。
儿时的赖斯不善交际,她的父亲为了防止这种倾向进一步发展而实施了一个幼儿园计划,聘请老师,招收4到6岁的儿童,进而让她处在同龄人的交际圈中;在她的求学时光中,父母为了使她接受更好的教育从伯明翰搬到丹佛,并支持她的每一次决定,无论是每天凌晨四点半起床参加的滑冰训练,还是大学三年级时选择了政治学专业研究苏联问题,甚至于此后到斯坦福任职、到老布什政府任职,赖斯的父母首先给予的是对她选择的尊重,然后再就她的选择进行正向的引导,或者是为她创造实现选择的条件。赖斯父母这种不断为其创造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使之不断形成独立的人格,并对她所做的决定给予最大的尊重和支持,是赖斯获得诸多成就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原因。
赖斯博士在书中提到,在赖斯家相信这样一条严峻的真理:黑人的孩子只有做得比白人孩子优秀两倍,他们才能平等;优秀三倍,才能超过对方。我认为这条家族真理的教育意义在于认清自己,肯定自己。赖斯家从不否认也不自卑自己的黑人身份,但却能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身份带来的差别,而改变这种差别不应该依靠别人,关键还是在于自己,既不妄自菲簿,更不会自暴自弃,只有自己不断变强大,强大到改变被人的看法才是正确的道路。
从赖斯所描述的很多家庭琐事中都能看出,她父母的教育方式通常都是正向引导,比如在赖斯小时候参加过一次钢琴表演专业的面试,她感到压力很大,因为她觉得她必须比别人好上一倍才行,他的父母随即鼓励道:你真的比别人好上一倍。后来赖斯再回头想的时候,她的父母当时没说:你没必要比人家好一倍倒是值得思考。“你没必要比别人好”这是我看到过许多家长安慰孩子的方式,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未必能力不够,可是当孩子面对压力的时候父母往往感到的是恐慌,用这样的话安慰孩子当然出于爱护的本意,但却忽略了孩子本身的能力,时间长了也很有可能会造成孩子的自我怀疑和松懈,而正向的肯定往往更能帮助孩子建立信心。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最大的谎言?其中有一个高赞的回答这样说:这句话不是谎言,只不过用错了对象,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是将来往死里折腾孩子,而是现在往死里折腾自己,因为你孩子的起跑线就是你。你的经济能力,学识修养,道德三观,眼界品味,决定了你的孩子从哪开始跑,往哪跑,怎么跑。赖斯的父母就是个特别好的榜样,而以上的这些事实和观点其实是基于赖斯的父母有能力为她创造那样一个环境,赖斯夫妇都是知识分子,家庭的经济条件也是中产阶级的水平,他们的教育背景加上自身的能力是组成这个和谐家庭的重要原因,当然这并不是所有幸福家庭的必备条件,只是赖斯的这部自传为大家提供这样一个家庭教育的成功范例,她的非同寻常不是因为巧合,而是每一步的精心描画所形成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