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自然,充满了未知与神秘,又承载着我们的情感。郁达夫感慨。“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德国作家歌德笔下的维特,山将自然视为“乐园”。而彼时的普鲁士诸国面对泛滥的自然灾害,将“征服自然”作为奋斗目标。
你眼中的自然是什么样的?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对人与自然关系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800字。
【试水作文】
历风雪而后无惧风雪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我们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 ——刘亮程《寒风吹彻》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以病请辞归家,他一声召唤,“梦谷,来!”我便毅然前行。京师至泰安,四百余里,乘风雪,历齐河长青,越长城之限,我辗转而至。
泰安一月风雪,近除夕,天方放晴。近泰山而不登,未免留下遗憾,且此时一览泰山风光,应也别有一番滋味吧。其中艰难自不必言,但有幸子颖欣然同行,我是感动的。若说人生幸事有几,有此挚友必算其一。
登山之路有三,古人常从东谷至,而我们以中谷入,复循西谷上,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带着刺骨的寒意,呼出的热气迅速凝结成白雾,四散而去。走走停停,万难之下,终与子颖登至峰顶,时已日暮时分。望夕阳晚照城郭,白雪压于青山之上,而余晖又从南面照耀而来,冰雪反射出明亮的光,方知负担也有烛光一面……真是一派震慑人心的景象!
次日五更,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暗夜与风雪之后迎来的光明和晴空,蕴含着希望、温暖、力量。我亦于此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力与生命的脉动。太阳的赤红如同我心中燃烧的激情,而那动摇的红光,则是我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对重生自我的渴望。仿佛间,苏子之客的叩问“孟德……固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蓦然在我耳畔回响。是啊,在自然面前,英雄与众生平等,皆算不得什么。万千生命,无论繁华与否,终归于尘土。
“或曰,此东海也”,不见大海,而海之辽阔,自在人心中。“驭气终超万物表”,此时的我心中满是豪迈与自信。回视来路,亦才有了释怀之感,故而不再记登山时的迷雾冰滑,只见“绛皓驳色”之美,及余峰若偻之态。
我仿佛与泰山、与日出、与整个世界融为一体,内心充满了宁静,也充满了力量。我深知,我已重获新生。此时此境,我也深谙了苏子“造物者之无尽藏”的内涵,“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巍巍泰山之壮美,何尝不是造物者予我们的馈赠。何其有幸,我们共同享有它!
此刻,我比任何时候都要笃定:若人生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度过,当我们都能领悟“舍得”的要义,那么万事就会变得纯粹简单。既然如此,就让我在这与自然的交融中,舍中求得,告别过去,辞旧迎新吧!
“雪与人膝齐”,来时,风雪阻路,大雪击面,而如今,我已能立于“风雪”之中。上山即告别,下山为新生。我想,正是因为历风雪,我已无惧风雪……
此后四十年,于扬州、于南京,我安心讲学,不曾遗憾,不曾后悔。前尘往事,我不再追问,亦不再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