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在武夷山天游峰的绝顶上。
那里说是一个山峰的绝顶,却热闹欢乐得恍如集市。好不容易排着队爬上山的人们,也不会为自己登上绝顶而有太多的骄傲,站在各处稍稍歇一歇,就又有了精神头来填塞这个“集市”的热闹与欢乐了。
天游峰也是一座典型的丹霞地貌孤峰,我们沿着孤峰脊背爬上来那段路途,是丹霞地貌的陡崖部分。而此种孤峰的峰顶,往往会有一个不大的平台。与孤峰陡崖上的寸草不生所截然不同的是,此类孤峰的峰顶却有着蓬勃茂盛的植被。
也正因为这里植被茂盛,遮蔽了远望的视线,因而天游峰上是不适合“望远”的。好在我们排队上山时,也已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了。
我国的许多名山,大凡颠峰绝顶处总要供奉一个神仙。天游的绝顶处也没闲着,这里有一座天游观,里边供奉着负责长寿的神仙彭祖和他的两个儿子彭武和彭夷。彭神仙这两个儿子的起名真是太直白了,如果不一起放在庙里,供在武夷山上,都枉费了神仙父亲的良苦用心。
是的,看到负责长寿的神仙团队在这里,即便热闹如集市,我也必须得挤进去磕三个头、许上三个愿的。只不过一出庙门,我就开始怀疑这一组合的真实性了。彭祖的传说我自然是有所耳闻,他还有两个儿子我是爬上天游峰才知道的,这两个儿子的取名真是太扎眼了,以至让我对那个传说有了好奇。
回京后,我就上网检索了一下彭祖的传说资料,确实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既然是传说,开些脑洞才好玩。我这里便对彭祖和彭姓做了些个人的猜想和思考,原是想在一篇枯燥的旅文中填些趣味性,不想这趣味文字越积越多居然可以独立成篇了。彭祖传说也是武夷人文文化的一部分,那就还把它记录在我的武夷旅程之中了。
好了,就让我们开启一段传说探秘之旅吧。
关于彭祖,屈原的《楚辞·天问》中有便有两问,“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长?”,彭祖烹调的雉鸡羹,帝尧为什么那么喜欢?他得享高寿,为什么会有那么长久?
感觉屈大夫对彭铿的才干和寿命都很嫉妒,以至对天发问。后人研究,这里的彭铿就是彭祖,屈原在他的楚辞中多次提到他,一种说法是,彭姓是“祝融八姓”之一,在楚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都捋着传说找自己祖先的源头,大家必定都还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呢。
尽管时间久远,但我们从大诗人《天问》的发问中,还是可以看到彭祖为神仙的两个天赋异禀,其一是善美食,其二是很长寿。
与屈原同时代的庄子,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到过彭祖,《庄子·刻意》中说“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大概意思,就是庄子自问,掌握了“道引”、“养形”的技能,就能像彭祖一样掌握了长寿的密码吗?这里似乎也从侧面表现出了庄子对彭祖的敬仰,希望自己能像他老人家一样地长寿。
对于这段庄子语录,喜欢研究庄子的唐人成玄英在《庄子疏》中有段注释,“彭祖者,姓钱名铿,帝颛顼之玄孙也,善养性。能调鼎,进雉羹于尧,尧封于彭城,其道可祖,故谓之彭祖”。
如此我们大概厘清了一个脉络,彭祖原名钱铿,是帝颛顼孙子的孙子,他给帝尧做过美食鸡汤,并被帝尧封在了彭城,彭祖也因自己的出色成就,姓了彭,成了祖。那么由《庄子》和《庄子疏》一起来看,彭祖确切的成就似乎还是那两个,善美食,很长寿。
关于美食这段,我惊奇地发现,莫非彭祖曾是帝尧的大厨。这样打开脑洞之后,我居然与屈大夫有了同样的疑惑,彭师傅做的美食到底有多好吃?以至他的老领导帝尧居然奖励给他一片土地。
说到厨师这个职业,即便在传说里,彭祖也绝不是第一位厨师。《史记.三皇本纪》中说,“太昊伏羲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一般认为这是对厨师这个行业的最早记录。
伏羲、太昊的年代,大概距今大约七千到六千年的样子。按这个时间点来讲,我们现在所说的六畜“马、牛、羊、鸡、狗、豕(猪)”都已然为人类所驯化。只是能驯化是一回事,能大规模饲养是另一回事,终归饲养家畜家禽是需要有富裕粮食为基础的。伏羲太昊统治时期,能饲养畜禽以做祭天的“牺牲”,足已说明其部族的强大,有专人来“庖厨”,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段记录倒是可以认为是厨师职业化道路的一个起点。
可见厨师也是一个很古老的职业,它古老得已然超越了文字的产生。而在文字产生之前的人类历史,多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口口相传的。彭祖的事迹就是这么流传下来的,至少到了战国时期,都还满是他的传说,至少大诗人屈原都要忍不住向上天问一句,“彭祖烹的雉鸡羹就那么好吃吗”?
对此,我也曾疑惑过,帝尧真的是因为彭祖做的美食,而给了他封国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两方面去解读。
其一,从厨师这个行业来讲。从伏羲太昊到帝尧,这个行业也得有将近两千年的发展时间了。在帝尧这个时期,为最高领导做一碗鸡汤,那还能仅仅停留在做熟就行的程度上吗?显然不行。即便那个时代,社会上闲着没事做鸡汤的人,也应该不少。彭祖的那碗鸡汤肯定得下料了,要想得到领导的心,首先得得到领导的胃。
下了什么料这个传说中没说,单从这个事迹中我们可以发现,厨师已然从原来的把餐食做熟发展到了到做精,进而提升到了可以得到封国的味觉艺术的高度。这也完全符合一个行业的发展路径,要先从职业化搞起,进而专业化发展,最终出现专家化的行业最高境界。
让领导爱不释“口”,乃至赐地封国,这就是对彭祖如神般专家厨技的五星好评。
其二,做为一个好的厨师,他首先得具有什么样品质呢?
会是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吗?我觉得与之相比,忠诚更重要,你得让领导绝对信任你。厨技,可以继续提高,但信任却不会有第二次机会。绝对的信任和绝对的忠诚,是权倾天下的大领导和专攻私房菜的大厨间必然的一种默契。权倾天下、怀疑一切的人也得吃饭呀,在没有卫生部门监管的时代,怎么判断一道菜它吃不死人,似乎就只剩下忠诚来把关了。这么相互信任,又朝夕相处,能不日久生情吗?当然,生的是默契配合的工作感情。
其实后世中,大领导信任自己的厨师,乃至与厨师一起共商国是的案例还有很多,好的例子有商汤和伊尹的佳话,坏的例子有齐桓公和易牙的糗事。伊尹和易牙不但是大厨,也是君前重臣,相比于他们,我们似乎也就能理解彭祖为什么能得到一个封国了。
这算不算,我对屈大夫关于彭祖“天问”第一个问题的解答呢?
我们虽然不知道彭祖做鸡汤的配方,但我还是很赞叹彭祖厨艺的传说的。
我们总说中华美食源远流长,但它是从什么时候“美”的呢?这确实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太昊、伏羲年代的“庖厨”,只能算是开启了中华大厨的职业化时代,而这个职业第一个专家型神技人物的案例,就应该是这位帝尧时期靠厨技得到封国的彭祖了。
如果给中华美食论个祖师爷的话,我觉得彭祖很称职。
我想力争,还神仙以人的温度。
----------------------------
我是云行笔记,在此潜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苦旅》,让我们来一次,有文字感的旅行吧!
《金陵随笔》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