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318》
今天是己亥年乙亥月甲戌日,冬月初八,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第二十章【"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者,蒲芦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䘵,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稟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迹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昨天讲到多义字和双关词。
中国古文和德语,这个现象极为突出。
德国哲学如此繁盛,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犹如三峰矗立,对近代和现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不能不说到多义词和双关词的功劳。比如说,我们常说的"本体","存在"、实则是一个字,就是中国的"是"字,英文的is,德语的Sein ,作为系词的"是",同时也是存在、在、有等意义。当年,陈嘉映翻译《存在与时间》时,为了破除"本体-现象"的长期误途,抛弃"本体"二字,而以"存在"二字代之。可谓用心良苦。看这一段陈述既有趣,又感知灌注于其中的思想劳动之艰辛。这是良心哲人。
人是观念的,因为人的行动接受观念的指示,而这些基本的概念形成人的观念于无形之中。比如说,西方传统的观念就是表象,所谓表象是把东西放在前面的意思,这就形成把一切事物包括人本身当作对象,于是就有把事物当成一个观察对象加以研究的传统,我们最初翻译的时候翻译成本体,就有了本体和现象的命题(这个命题也促成今天的中国人谈论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这也是理论思维的来源,跟理论思维相对的则是实践思维,两者因表象观念而分野,这就是西方哲学被指为分裂的传统源头,因为表象是柏拉图提出来的,所以把此传统追溯到柏拉图。
所以,本体论和存在论等中式的西方概念,从其来源而言,是一词多义衍生出来的。事实上,这个命题是关于什么是真,如何是真的问题,传统的西方哲学走了一条"眼见为实"的道路。近现代历史上,因为技术的发展,使这种信念得到加强,同时也将危机引向加强。用《中庸》的话讲,这是"天道惟微,人道惟危"的现实。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中庸〉》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