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季氏篇》学习之16-10-2
【原文】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白话】言语要想到能忠实,处事要想到能敬慎,有疑虑要想到请教,忿恨要想到后患,见有可得要想到应不应该。”
【思考之三】为什么说“九思”的根本在于“礼”?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君子有九种之事当用心思虑,使合礼义也。”云门隐者按曰:“三戒九思,三省四勿,儒门内外交修之功也。”儒家君子之道重在修身,内外交修修的就是礼——“克己复礼为仁”。如何修?夫子曾对颜回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从视、听、言、动四个方面来“革除非礼,使合于礼”。如此来看,“九思”正是对视听言动“使合于礼”的进一步细化,在九件事上全面做到“克己复礼”。
钱穆先生说:“人道相处必以仁,古训‘仁者相人偶。’若立心行事,专以己身为主,不顾及相偶之对方,此乃一切不仁之本源,故仁道必以能约束己身为先。”人与人相处时,一定不能只想着自己,必须顾及他人,这就是仁。反之,只想自己,无视他人,就是不仁。心中有仁,还需透过礼表现出来,他人才能感知。这就需要在与人相处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都让人感到温情与敬意。钱穆先生总结为:“人心之仁,温然爱人,恪然敬人。礼则主于恭敬辞让。心存恭敬,斯无傲慢。心存辞让,斯无伤害。对人无傲慢,无伤害,凡所接触,天下之大,将无往而不见其不归入于我心之仁矣。”如此看“九思”,条目虽多,思虑虽密,其实都不离一个“礼”字,目的也只有一个——“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思考之四】“礼”是如何贯穿“九思”的?
先看“视思明,听思聪”。待人接物,都是从视听开始,怎样做才能使视听合于礼义呢?朱子在《朱子语类》引用《尚书·太甲》的话说:“视远惟明,听德惟聪。”看问题能够看得长远,明辨是非,叫做目明;能听从有德之人的善言,识知善恶,叫做耳聪。孔颖达《尚书正义》曰:“人之心识所知在于闻见,闻见所得在于耳目,故欲言人之聪明,以视听为主。”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是从视与听得来的。“视若不见,故言‘惟明’,‘明’谓监察是非也。听若不闻,故言‘惟聪’,‘聪’谓识知善恶也。”看了,但不一定能看得全看得明,所以要“惟明”,“明”就是要监察辨别是非。听了,也不一定能听得准听得清,所以说听要“惟聪”,“聪”就是要识知善恶。“视戒见近迷远,故言‘视远’。听戒背正从邪,故言‘听德’。”视之时,要戒除只看眼前的,忘失长远的,所以要“视远”。听闻之时,要戒除只听顺心遂意的谄言佞语,而不听直击要害的刚正之言,所以要“听德”。孔颖达提示我们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耳朵眼睛,因为心中有很多妄念、执着、分别,会让我们看不明,听不清。如何看得明听的清呢?只有靠“思”,思怎样去除私欲,思怎样合乎于礼,留意是非善恶,这就是仁心在起作用,就是约之于礼。朱子再三提醒弟子一定不要自信己意,要擦亮双眼,明辨是非;还要听得进去有德者的良言嘉语,识知善恶,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耳聪目明。
再看“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论语·泰伯篇》:“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动容貌”就是“貌思恭”,“正颜色”就是“色思温”,“出辞气”就是“言思忠”。《论语注疏》引郑玄注曰:“此道谓礼也。”“动容貌,能济济跄跄,则人不敢暴慢之;正颜色,能矜庄严栗,则人不敢欺诞之;出辞气,能顺而说之,则无鄙恶倍戾之言入于耳也。”使自己的仪容举止庄重严肃,就可以远离他人的粗暴怠慢;使自己的脸色态度端庄严谨,就容易让人信实相待;说话时注意自己的言辞语气,就不会让粗鄙悖理的声音入于耳中。这也是从礼之功用的角度说明为什么一定要“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
《礼记·冠义》云:“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人之所以成其为人,在于有礼义。礼义从哪里做起呢?是从举止得体、态度端庄、言辞恭顺开始的。能够做到举止得体,态度端庄,言辞恭顺,在此之上再进德修身,礼义才算是完备了。
再看“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九思”最后谈到了应事接物的总原则和需要特别警策的三种情境,总原则就是“敬”字,三种情境分别是有疑、有忿、有贪时,要想到什么,要防范什么。无论是思问解疑,还是思难制怒,思义去贪,都是围绕“敬”字展开的。没有敬,就不会有“入太庙,每事问”;没有敬,也不会有“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没有敬,就会有“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这三者的关键都在于“敬”,而敬就是礼的本质——“礼,敬而已矣”。《礼记·曲礼》开篇就说“毋不敬。”对自他生命,对万事万物,都要存有一份恭敬、敬畏之心。不仅要敬人,还要敬事,敬事才能办成事,敬人才能做好人。
伊藤仁斋《论语古义》曰:“医之制方,必有君臣佐使之差、奇偶缓急之殊,众药相配而后能已疾救人。若夫用单方者,亦徒备急之用,要不足为法。圣人之设教也,亦然。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众功兼全,而后以成其德。”他用医生开方治病来譬喻“九思”,好医生应病与药,绝对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众药相配,综合调治。夫子给我们开出的修身“药方”也是如此,要想成为一个温润如玉的翩翩君子,在视听言动、待人接物的每个当下,千万不要忘了心中的温情与敬意,不要忘了“自卑而尊人”,静则操存,动则省察,时时持敬存养。这正是夫子对我们的殷殷期望啊!
【思考之五】我们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九思”?
学人应该效学君子之风,在言语行动、待人接物之际,于“九思”之处用心用功,事事省察,时时检点。如钱穆先生所说“日用间迭起循生,无动静,无内外,乃无所不用其省察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