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败课
第一节公开课。我连课文都没选,竟然鬼使神差选了《语文园地》,一节课就在教孩子们读词语,想到哪里说哪里,课堂天马行空,毫无章法,连一个完整的板书都没有。
二、背课
学校的见面课,我匆匆去网上找了一节示范课,把视频里老师从头到尾说的每句话全部抄下来,然后模仿语气和神态,把这节课背了下来。上课的时候,我像背书一样,把整节课一边背一边演出来。
第一次去赛课,主题是口语交际,毫无经验的我也是把精品课背了下来,加上孩子们比较配合。竟然拿了片区一等奖。这个时期的我,没有师傅没有人引领。不懂教学设计,不明白学生本位。
三、仿课
就这样默默无闻了两年,家常课照本宣科,教参就是师父,各大课件下载网站就是工具。
课件总是放不出来,,该怎么上?我想到一个绝佳的办法:每次备课的时候,都把这节课的内容提炼成三到五个主干问题,全班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课堂上,经常有不同观点,我从不打岔,尊重每个人的想法。渐渐地,孩子们竟然喜欢上没有课件的语文课。
后来我才发现,课件是辅助教学,但是同样也在限制着教学。
再上公开课时,我假装自己是评委,把网上能找到的所有关于《书戴嵩画牛》这节课全部听了个编,整整10节课,记录了一个本子,每节课后面都用红笔写上我浅薄认知里的优点和缺点。然后移花接木,把我认为好的环节像搭积木一样拼凑成了一节语文课,最后不断练习,不断模仿窦桂梅老师说话的腔调。课上得很成功,专家组特意在校长面前表扬了我,说我年纪轻轻但是经验老道。
四、研课
让我慢慢有底气的,是一场静悄悄的改变。2022年我决定要重新参加省考,要杀出重围,必须要有勇气和实力。于是我把新课标一字一句笨拙地背了下来。不明白的就去搜讲座听,又买来了一到六年级所有的语文书和教参,然后一课一课去找解读,王菘舟老师和蒋军晶老师的文本解读我看到直呼哇塞!我买了台二手打印机,把精彩的教学设计和文本解读都打印出来,然后自己写教学简案,不知不觉竟然写了好几本。
学校让我上一节公开课,我选择了我喜欢但是最不擅长的古诗教学《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次,我没抄!我搜集关于诗人和这首诗的所有背景,自己深刻解读了一番。接着确定教学目标,思考教学设计,写好了简案。然后,我依然是去看网上的优质课。去学,学什么?学有趣的设计,学精妙的拓展,至于评价和过渡,这种课堂自然流淌出来的东西,短期是学不来的。于是,没有磨课没有教具,只管低头钻研的我,上出了五年来我最满意的一堂公开课。整堂课行云流水,孩子们身临其境。
五、素课
今年九月迎来了新学校的第一次公开课。想过走老路,物色好了模仿对象,视频教案逐字稿全部搞定。但是,当我对着教案设想我在给孩子们上课时,我竟然连续卡壳了。以前擅长背课的我,竟然,背不出来。
于是,我撕掉了那份漂亮的教学设计,我决定,回归朴素,上一节“素课”。一张白纸,一支笔。我开始写简案。平时怎么上,我就怎么写。结合低年级孩子们的特点,我设计了一只叫做“呱呱”的小青蛙来到课堂,全程陪孩子们闯关。当然还要发挥我的优势——即兴编口诀,这节课编口诀帮忙识字,编童谣帮助孩子们走进人物。
在上课前,我的课件突然打不开,紧急修复之后,也丢失了好几张图片。紧张之余,我想起了张祖庆老师讲的公开课停电事件,他急中生智从容解决,从教学事故变成了教学故事。于是,我就让孩子们玩儿猜谜游戏,猜猜是谁躲起来了,结果丢失的图片都被猜出来了。听课的老师甚至没有察觉。
眼里有学生,保持对课的敬畏,以及永远对好课的追求。那么,是谁在听课,对谁公开你的课,都不是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