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试图用这样的下马威作为见面礼,让他从此乖乖的跟着学,那你作为教师,精神已经走向没落了,你只有权力而没有魅力,第1次见面印象不佳,以后想要挽回,则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有预习习惯的学生自学能力普遍比较强,如果学生对自己要求较高或是思维能力强一些,能在阅读中发现难点疑点,能有些自己的思考,那就是有自学能力了,几乎达到了不需要教,教师上课即能进入正题,带领学生全面感知,只需用一两个问题就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或研读或探讨。
学生预习时学习已经开始。
成人世界法制意识的淡漠往往和少年时代马马虎虎过得去,这也行,那也不错,有密切关系。
经典作品教学有时需要跳出文本,把作品放在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去观察,以期获取更有价值的思考。
教师为什么要接受继续教育,那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变化,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专业技能,多读书建构个人的知识体系,中小学教师懂得越多越好,因为和他生活在一起的学生想变得有智慧,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一位有经验的老师会把立在讲台前当做享受,他有能力有信心与任何学生交流。
留点空白,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让他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他自觉的发挥延伸一下,让他产生新的疑问,让他有创造的尝试,有何不可那些爱学会学的学生特别喜爱的课时,留点谜语给你猜,半张白纸任我画。
有能力教是更有智慧的学习者,学教也因此更会学。如果学生感讲会讲,那就是懂了会了,懂了会了,教师也就不需要再教了。
不必在意学生发言的对错。上课发言说错了的学生,我对他的学习状态有数,而从不开口的,我没把握,有时很难做出判断。
课堂上学生的学暴露出问题,教师及时在课堂解决,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这是更有价值的教学。
中小学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是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以语文教育为例,教学总题听说读写其实最重要的是想,如果不重视想听说读写必然处在比较低的水平,阅读和写作都可以通过思维获取想象的趣味,评价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和表达智慧,实际上是在评价他的思维能力。
教育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没有自由的思想就不可能有创造精神。
英斯坦说过,只有个人才能思考反映在阅读上,也许只有个体生命体验才能产生阅读价值。
我们的课堂上缺少思想之光,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培养了不思考,没有创造精神的一代,其危害可能要持续很多年。
曾有人论胡适,说他像个惊叹号,善于激励青年,而鲁迅像个大问号,总是推说不知道怎么办,逼使青年去冥思苦想,今年要奉鲁迅为导师,鲁迅则从不接受主张,让青年自己去寻找,有些言论甚至矫枉过正。
有智慧的教师在课堂上会关注启发学生自主思维,引导他们关注事物以发现问题,而不仅仅是解决问题。
学生在课后产生了一些疑问,这些疑问令他好奇,他不得不用一些时间自行探究,是找寻可能的答案筛选,信息,推理,猜测,做出大致判断,并渴望去和同学交流细节,这是有用的教。
经历了一些冒险式的学习,有些东西才能长久的留存在记忆中,时不时的在起作用及所谓的经验与方法。
时下中小学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批判思维,相当多的教育工作者,对教学中的怀疑与批判思维缺乏认识。
最好每节课能有个自己设计的问题把课堂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