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保持快乐很简单,那就是多做让自己快乐而有意义的事。
这么说好像是废话,因为常常感到不快乐的人,是很难发现那些快乐的事情,他们通常只会记住令他们不快乐的事。
你关注什么就会看见什么
之所以感觉不到快乐,是因为你过度关注不快乐的事而忽略了快乐的事。
《创伤之前我是谁》一书里说:“我们关注什么,什么就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中。如果我们只专注于你的问题,你会觉得生活中好像只有困难和问题,因此会感觉越来越糟糕。”
你关注什么,就会看见什么。怀孕的人会发现满大街都是孕妇;开宝马的人也会发现满大街都是宝马。如果我们只记住糟糕而可怕的事情,就会觉得生活只剩下这些东西。
但是生活不仅只有问题和困难,还有很多快乐和小确幸,这些不应被遗忘,而应时时被记起,这样我们才不会被过去的不愉快和现时的困难束缚住。
改变不了外界,就改变自己的内在世界
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虽然我们或许无法过多改变外在世界,但我们却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内在世界。”——《创伤之前我是谁》,[德]路易丝·雷德曼 [德]苏珊·吕克 [德]科妮丽娅·阿佩尔-拉姆布
当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一些让人不适的想法或者画面的时候,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想一个平衡画面或者想法,以此来抵御和驱赶不适。
这些平衡画面或积极想法会给我们的内心创造一个选择的机会,而不是沉浸在不适的画面中,陷入无能为力的状态。
生活并非全是创伤和问题,但人们更容易记住痛苦,对快乐选择性失忆。
降低期望值,收获幸福和快乐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人追求的生活不仅是要幸福的,而且是要完美的——而这正是大多数人不幸福的原因。”——《不执着,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莫妮卡·拉米雷斯·巴斯科
我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可是我的儿子是个来自星星的孩子。星娃的家长都知道,星娃特费妈。可是我却比以前更能感知快乐和幸福。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自从得知儿子是星娃后,我降低了对俩孩子的期望值,特别是对女儿的期望值。要知道没有儿子以前,我们对女儿真的要求太高了。甚至同样一件事,我们对儿子和女儿的双标简直不要太明显。
对正常的孩子,我们总是希望他们比别人家的孩子更早学会爬行、走路、跑、跳,识更多的字、背更多的古诗、次次考试拿98分以上,能主动且自律地完成功课,考上名校,找个高薪工作……
在这样的高期待下,我发现自己很累,孩子也并没有朝预期的方向发展,反而变得更懒散和拖延。亲子关系也越来越糟糕,几乎随时剑拔弩张。
相比之下,我们对儿子的期望就太低了,甚至根本算不上期望。我们只希望他们长大后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能生活自理,平安顺遂,这样就算我们不在了也不会有什么顾虑。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低期望值,但凡孩子有一星半点的进步时,我们总能高兴半天,夸孩子夸个不停,觉得孩子越来越有希望,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孩子便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身心健康。
为什么两个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呢?真的因为女儿太差吗?还真的不是。她再差也比星娃儿子好太多,说句难听的,她的起点也许就是很多星娃的终点。
但是仔细一想,孩子并没有犯什么大错,错就错在我们对她期望太高,追求完美,太焦虑,以爱之名控制孩子而不自知。
看见了吗?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期望越低,越快乐。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接受生活的不完美,不执着,不放弃,人生才会处处有惊喜,生活才会幸福快乐。
欣赏和运用已有资源
因为受过创伤并来寻求我们帮助的人,往往深受自我价值感低的困扰。他们感觉自己一无所长、百无一用。——《创伤之前我是谁》,[德]路易丝·雷德曼 [德]苏珊·吕克 [德]科妮丽娅·阿佩尔-拉姆布
每个人都有治愈自己的能力,对他们来说真正有用的并非治疗方法,而是他们与咨询师的关系,以及自己具备的、帮助过他们的资源。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咨询心理医生,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自己的心理医生。
因此,当你感到自我价值感低时,可以列一份资源清单。
这份清单包括所有你会做的事情,比如读书、写字、画画、算数等等。
接着,思考一个问题:在面对困难时,哪一项或几项可以帮助你解决问题?
接下来,再写出在自己状态不好时,哪些事物曾经对你在有帮助?
这些事物包括但不限于脑海中浮现出来的一个自己喜欢的人、让人愉悦的香味、让人放松的音乐、让人开心的运动、柔软且摸上去很舒服的东西、有启发的文字或者小故事,等等。
准备一个“资源箱”,放在房间醒目的地方,把所有对你有帮助的事物都放进去。
多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放弃做其他事情。专注于已有资源的练习,我们会发现“解决方法是现成的,只是我们的眼睛因太专注于问题看不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