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回到家,又见到了还不到两周岁的小侄子。他也一生日多了,虽然说话不是很准确,口齿没有那么清晰,但是很多大人的语言他都能听懂。伴随着成长,小孩子的脾气也来了,任性、不听话,见到别人孩子的玩具、好吃的就想要,不给他,就使性子,在你的怀抱里东倒西歪,发出任性时的声音,装出很生气的样子。他要出去,只要你说不出去了,外边下雨了,他立即会故技重演。
大概有过小孩子的家长,或者是照顾小孩子的老人,都能身同感受。其实,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好多新鲜的人和事,都在他的好奇之中。见到陌生人,他会驻足观看,安静欣赏,他的眼神一直跟随着你,要把你一眼看穿。见到同龄的小孩子,更是好奇,觉得还有这么小的人,完全会忘记了自己就是小孩子。甚至是走着走着,发现地上的蚂蚁、小虫子等,也会咿咿呀呀地叫个不停,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这么小的孩子,模仿力特强,不知不觉,耳濡目染中,大人们的优缺点他会悄悄地学习。譬如小孩子骂人啦,抬手打人啦等等行为,大人们发现这些行为,马上会惊诧不已,会郑重其事地很严肃地批评小孩子,甚至动手打一顿,小孩子哭了,大人们也跟着难受。老人看着心疼,再把小孩护过来,同时守着孩子批评大人,无形之中助长了小孩的脾气。
小孩子骂人,大人们认为不礼貌,必会劈头盖脸地批评小孩子,严肃管教。这也是另一种教育方式,让他记住了只要骂人,大人们会有反应,让他记住了骂人带来的效应。其实,对于小孩骂人来说,在他的记忆中根本不知道这是骂人行为,他就觉得很好玩,骂人的时候他喜欢看大人们的表演。如何对待这种行为,我觉得只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置之不理。当小孩子学习骂人时,他会看着你的表情,然后等待,这时你一定要注意不要看他,该说话说话,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小孩看你没有反应,他会继续骂人,再次观察你,这时你继续保持没有反应,时间长了,他觉得没有意思了,慢慢地会忘掉骂人,在悄无声息中,改掉了骂人的缺点。如果孩子还是继续,那就采用转移法。利用新鲜事情,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激发其对新事物的兴趣,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改变,也就不再骂人了。
在和小侄子玩耍或者抱着他时,他有时会抬手打你一巴掌,这时妈妈立刻会批评他,并教育他不能打人。这样做,根本没有任何教育作用,他更加会肆无忌惮,连续打你。怎么办呢?还是老方法,置之不理。尽量不要横加指责,或者打孩子手,或者大声训斥他,这些都不起作用。怎么办?还是采用转移法,迅速转变孩子注意力,让其对打人的行为没有记忆,他也会迅速忘掉这种行为。每次回家,小侄子都喜欢找我,在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很少听到他的哭闹声。他只要抬手,我就会马上引导他看月亮,看星星,看小鸡等等,他的注意力立即会吸引过去,慢慢地不再打人了。特别注意的是,小孩子打人有时会很疼,这时你一定要忍住,不要有什么反应,就和没有发生一样。如果在小孩面前表现出很疼的样子,呲牙咧嘴,他会觉得很好玩,继续重复昨天的故事。
其实小孩子都是很可爱的,你在看孩子的过程中对教育孩子有什么宝贵经验吗?我说得是否有道理呢?是不是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呢?